人文地理学导论

2023-02-03 11:4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文地理学导论》,欢迎阅读!
人文地理学,导论
人文理学导论读书笔记与心得

方传珊

用了一个月时间,终于看完了人文理学导论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地缘政治和人地关系等内容,兼具可读性、趣味性和前沿性的特点。这本书填补了我以前人文理学基础知识的不足,感觉自己对人文理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了解到人文理学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了我以前所知道的经济地理旅游地理城市地理区域地理等所熟知的,还包括许多其他的分支如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政治理学等。

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学说。人文理学是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文理学是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低于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人文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研究正由分离走向结合,深入研究人文理学深入研究国家建设和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发展和政策决策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文理学导论》这本书包括了人文理学导论、人文理学研究方法和人文理学进展的三层次体系。全书围绕着“空间”和“地方”这两个地理学核心论题介绍了人文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人文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书按四条主线展开:第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第二,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条是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第四条是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联系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认真的读完了这本书后,使得我对人文理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我最关注和喜欢的是经济理学和区域地理学。书中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主要介经济理学和区域地理的内容,也是我主要学习的部分。

第二章主要讲了空间分析,通过时间、空间、区位、距离等维度来进行空间分析,总共分了空间、地方、距离、时间、区域、尺度、联系、扩散八个小节。前两节空间与地方主要讲述了空间和地方的概念,人文理学中,存在绝对的、相对的和相关的空间概念。绝对的空间是“清晰、自然、真实或经验的实体”。相对的空间“只是事件间的一种关系,或事物间的一个方面,并受时间和过程的制约”。地方的含义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地方:地球表面上的某个点;第二个层次是地方感:人们对地方的主观感受;第三是场所:人们日常活动和交往的背景和场所。第三节到第六节是区域空间分析的四个因子和维度,即空间之间的距离、时间,区域的类型与划分和尺度。最后两节是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通过时空的传播、扩散方式。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让我对空间分析有了更明确的理解,在进行区域分析时,首先应注重对空间、区位、距离、可达性、空间关系科学分析。

第三章讲的是工业化与全球化,经济理学重要研究的内容,主要内容是工业化的发展带来的新的世界发展格局,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分为三个章节即工业化过程、世界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全球化的世界。工业化使得工业成为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并促使各个地方之间分工与联系增强,也成为全球化的前奏和基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


一种现象。正如地球的气候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我们的自然环境一样,球化进程从西方资本主义的海外扩张开始就深深的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章第一节从前工业化时期到发源于英国的两次工业革命及向整个欧洲和世界的扩展,促进了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系列的工业区,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列强也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并开始了向外的殖民扩张,帝国主义将世界进行划分,形成了帝国主义空间体系。第二节讲了在二战后形成的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新的殖民主义和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第三节对全球化概念进行了介绍,包括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据此形成的全球金融网、贸易网、交通网和信息网。

第四章的内容是关于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发展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也是经济地理和区域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本章共分为六个小节,前三节讲了城市、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的概念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体系。第四五节讲了城市内的问题,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第六节介绍了乡村聚落及村落的规划。城市是人类聚落体系中的重要类型,更是人类最重要的居住场所。城市化是指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一个城市空间向乡村地带扩张和乡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向乡村地区扩散的过程。城市化的进程经历好几个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共经历了七个时期。城市的空间结构构成包括核心区和边缘区,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但随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城市不但是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聚集地,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各种矛盾和斗争的集聚地。主要问题有:郊区的蔓延和隔离、底层阶级和贫民窟带来的贫困问题、机动车辆的增加和公共交通不完善带来的交通堵塞问题和垃圾处理、森林退化、空气污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五章的内容是发展与重构。发展与重构是人文理学和区域经济学共同关注的话题。本章重点介绍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与增长的内涵、区位论、发展道路以及产业的重构与转移,并对全球背景下的经济结构的转变与空间结构的重组进行了分析。本章有五节内容,第一节讲了发展的概念及其评价,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有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人口学指标。第二节的内容是经济空间结构变化,首先讲了区位理论,主要有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谬什的市场区位论等,然后是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变化,最后是全球层面的经济转型与重构。最后三章分别讲了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重构与转移。制造业转移先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工业中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并且出现了产业集群,在空间上全球性的集团公司、跨国公司、全球公司快速增长。基商务服务业也出现了世界城市和区域控制中心,作为服务业中最重要的旅游业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农业经历了机械化、化学化和工业化三次农业革命,农业中也出现了工业化,全球农业系统也正在经历着重建。

本书剩下几个章节中讲的是人文理学的其他几个分支人口地理学社会理学文化理学政治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由于我对这几个地理学分支兴趣不大,所以只是对内容进行了阅读,没有做出笔记。除此之外第一章中对人文理学研究方法论阐述我认为也是对我将来在人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人文理学研究方法论有经验主义方法、实证主义方法、行为主义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yS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