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

2023-05-03 05:3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欢迎阅读!
伏尔,批判,前后,转变,日常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

刘怀玉

【期刊名称】《现代哲学 【年(),期】2003(000)001

【摘 要】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列斐伏尔的核心贡献在于他首次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这个概念,但前后期有明显区别.本文概括了这种前后观点的转变.体来说,他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的与乐观化的立场:认为被异化的日常生活世界既包括着被压迫的因素,也包括着解放的因素;日常生活是各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的最深层次连接处,是一切文化现象的共同基础,也是导致总体性革命的策源地.而他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社会学化),也相对悲观了一些: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日常生活被全面地组织到纳入到生产与消费的总体环节中去.现代社会成了一个"消费被引导的官僚社会",而不是一个可供人们自由选择的休闲社会、丰裕社会. 【总页数】9(P48-56) 【作 者】刘怀玉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河南省社会科学,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B089.1 【相关文献】


1.日常生活: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视点——以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为视角 [J], 冯婷;门忠民

2.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与资本异化的反抗——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及其启示意义 [J], 王士荣;刘成才

3.消费社会与日常生活的批判逻辑——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理论及其审美意义 [J], 秦莹莹

4.休闲与日常生活的反正——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独特维度 [J], 潘海颖 5.为日常生活批判再辩护——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的基本意义 [J], 刘怀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x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