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二首赏析

2022-10-16 18:0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曲二首赏析》,欢迎阅读!
二首,元曲,赏析
元曲赏析

蟾宫曲 题金山寺

赵禹圭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赏析】

赵禹圭(生卒年不详),字天赐,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散曲作品现存小令7首。作者曾作过镇江府判,对镇江一带的风光山水颇为熟悉。这首散曲写的就是作者登上金山寺所看到的壮观景象并由此产生的内心感受。

金山为江南胜景之一,在今江苏镇江西北,本在长江中,清末江沙淤积,始与南岸相连。山上有洞泉寺塔等名胜,其中以金山寺最为壮观。古代有不少文人墨客曾登临此寺,即景抒怀。曲中作者没有孤立地就山写山,就寺写寺,而是依旧紧紧抓住山立江水中的别致特征来写。金山寺倒映江中,山与水连在一起,楼台上下相互映照。山在水中,水在山上,宛若一派仙境。因此能将这首《题金山寺》写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不是登临金山,只是乘船经过,因此能够远眺,能够纵览,能够从浩浩长江的广阔背景上,从山与水、山与云、山水与楼台的种种关系上写出金山景色的诗情画意,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情的感染。好的作品,能让人在静态的文字中感受到蓬勃的生机,此曲即有如此效果。金山寺,有着山水互映的美和云山相依的奇,本是安静的。却在作者笔下很有节奏感的一层层展现。远眺“长江浩浩而来”,纵览水面、云山、楼台,我们的视线随着跳跃的文字由远及近、由下而上地奔跑开来,眼前浮现出一派生动的景象:山水相连,楼台相映;山在水中,水在山上,一派仙人胜境。如此美景顿时让作者心潮澎湃起来,于是把酒吟诗,与天地同怀。醉眼迷离之间,仿佛眼前的烟云之处是一片仙境,让人心醉情迷。

整首散曲,从首字起,尾字终,节奏明快,情随景动,远近上下的景物经过文字的巧妙布置,极富空间的层次美。借用东坡先生的话说,真是名副其实的“诗中有画”啊!

前调 寒食新野道中

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注释】①寒食:节名,春分和清明之间。②参差(cēn cī:不整齐。③柴荆:柴门。④茅茨(:茅檐。⑤媪(ǎo:年老的妇人。⑥柘(zhè:常绿灌木,叶可喂蚕。⑦髻双鸦:两个发髻像乌鸦羽毛那样黑。⑧转眄(miàn:斜视。移时:一会儿。⑨哦(é:低声吟咏。 【赏析】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5(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书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这支曲子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此曲抒写作者于清明前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景象。开头三句是写自然景色。接着是写老年人的悠闲生活。“桑拓”两句是写孩子们的快乐生活。最后三句是写作者看到这些景象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转眄移时”,在马上不住吟诗称颂。

鬓发已白的夫妇,活泼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胧的柳树;还有荆门上的犬吠,茅


茨上的燕语,一幅天然的没有任何雕饰的美丽画卷:人与人和谐,物与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谐。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树上荡着秋千的孩子,梳着发髻,插着花枝,闲适、快乐,却被我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顾盼,眸子里的疑问,只因我在摇头晃脑地吟诗。江山一片秀,温暖在心头。这是作者眼中的美,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谐的人间之情。作者用清丽的笔法、温和的色彩,表现出曲中人陶然忘机的情怀和一片生机盎然的农家生活情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uh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