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PET父母效能训练的基本理念》,欢迎阅读!
![效能,理念,父母,训练,基本](/static/wddqxz/img/rand/big_102.jpg)
P.E.T.父母效能训练的基本理念
(一)改变父母的管教方式,就可以改变亲子关系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中,可以得知孩子到了两岁(更早可能是十八个月),会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许多学者更把「青春期」认为是个体的「狂飙期」,好像人的一生中总要经历几段「暴风雨时期」。高登博士以其经验和研究心得,反驳了「反抗期是人生必经阶段」的论调,他认为孩子不是天生有意要反抗父母的,父母与孩子不和也不是正常的必经历程。代沟和冲突之所以形成,乃因为父母管教方式不当之故,只要父母用对了方式,亲子关系自会更加亲密。因此,P.E.T.训练课程中,便以教导有效增进亲子互动及增强良性沟通的技巧为重要内容。
(二)理想的父母,并非是天生的
家庭是人一生中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个导师,其所拥有的影响力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将孩子的偏差行为归咎于父母,并不全然是公平的。
戈登强调「理想父母并非是天生的」,在苛责父母之时,不妨想一想:谁或哪个单位帮助过父母取得该具备的技能呢?多少父母曾受过育儿训练才开始当父母呢?对尚未准备好的父母,要求他有优异的表现是不公平的。因此,P.E.T.的第二个基本理念:「理想父母并非天生而成」,而是可以透过训练、再教育的方式加以培养再造的。 (三)父母是人,不是神
当一个人成为父母亲之后,就面临了人生重大责任的挑战,很多父母自然而然地挑起「父母」的面具和枷锁,要求自己牺牲、奉献、忍耐----进而忘了自己也是个普通的人,忘了自己的情绪可能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反而失去了「真人」的真实性。戈登认为这并非好现象。P.E.T.的理念认为:真实的父母才可能成为称职的父母。所以,戈登质疑了几个经常被父母奉行不逾的“金科玉律”: 1. 父母必须对孩子一律平等看待?
这个观念并不合理,而且还会使无法做到的父母有罪恶感,父母应该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一定会有接受和拒绝的感受和态度,但拒绝和接受的分界线会落在何处,是因人而异的。其实这和父母的「个性」有关,另外「孩子的特质」也会影响分界线。因此,要求父母对孩子一律平等看待,反而会引起父母的自责,有这样心情的父母是有碍亲子关系的。 2. 父母在孩子面前必须言行一致?
这也是个古老的忠告,往往使得父母必须伪装自己,丧失人的真实性。实际上,父母也会因为心情和所处情况的不同,而对孩子的行为有不同的反应,例如:父母心情低落、失眠或疲惫时,对孩子的举动较可能动怒,而心情愉快时,则较能接受孩子的行为。 P.E.T.的基本理念认为,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转变是无可避免的,因人、因时、因地,父母必须这样改变。但是,「父母可以前后矛盾」并不代表容许父母为所欲为,只要让父母认清「真实的人」会有的状况。
3. 父母必须慈祥和善,力行爱的教育?
天底下没有一个父母能永远接受孩子的行为,有些父母希望自己扮演好父母的形象,所以表面上装出接受孩子的行为,内心却是拒绝的,因此是「虚假的接受」。但孩子是敏感的,父母究竟接不接受,孩子总能分辨出真假感受。如果父母经常采用「虚假的接受」,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将有不良的影响,甚至是不再信任父母。因此,P.E.T.的重要理念是:当无法接受孩子的行为时,绝不假装接受。 4. 接受孩子的个人,但拒绝他的行为?
持这种论调在处理孩子行为时,常会告诉他:「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这个行为。」似乎个人和他的行为是可以分开的。但这是不真实的,就如同希望孩子理解「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的道理一样困难。P.E.T.论点强调:孩子会从父母对他行为接受的多寡,来判断父母是否肯定他这个「人」。
总之,P.E.T.课程主要在强调父母应该作一个「真人」,亦即(1)真实的父母一定会对孩子表现出接受和拒绝。(2)即使对相同的行为,也可能随对象、时间、和场合而有不同的看法。(3)父母不该隐藏自己的感受,而表现虚假的接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