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方式有哪些

2023-01-15 15:55: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方式有哪些》,欢迎阅读!
内膜,动脉,麻醉,哪些,方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方式有哪些

颈动脉是脑部最重要的供血血管之一,其作用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颈部、面部和头部。颈动脉狭窄是颈部大动脉血管的管壁变窄,导致供应脑血管的血流减少。根据相关的报道,颈动脉狭窄是造成脑梗塞最重要的原因,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在手术中暴露颈侧部,暂时性的夹闭颈动脉远端和近端,接着切开颈动脉,检查血管内的情况,清除血管内的堵塞物,让血管内壁变得光滑,恢复正常的内径大小。通过这种手术治疗疏通血管,改善脑部供血,降低发生脑梗塞的风险。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颈丛阻滞麻醉,一种是全身麻醉。不同的麻醉有不同的优劣势。

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丛阻滞麻醉

颈丛阻滞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最常用的区域麻醉。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注射局部麻醉药以阻滞颈浅丛。颈深丛阻滞是在椎旁对C2-4的横突部位注入局部麻醉药进行神经根阻滞。这种麻醉方式不需要阻滞运动神经,因此,麻醉药物可以选着低浓度的局麻药。在手术过程中,如果镇痛的效果不够理想,可以使用药物进行局部浸润。颈丛阻滞麻醉的患者意识是清醒的,在阻断颈动脉以后,可以通过患者的神志反应和肢体运动与阻断颈动脉前进行比较,及时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脑缺血的症状,了解患者脑功能的变化,患者一旦发生失语,或者出现对侧肢体功能障碍,可以立即放置转流管。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丛阻滞麻醉的优点是患者在手术中有意识,并且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对于钳夹颈动脉的反应,了解双侧脑循环的情况,不需要脑功能监测,也不用必须进行人工血管转流术,减少了手术的费用,血压也比较稳定,减少了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并且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发生心肺


并发症的机率,局麻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降低了住院的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丛阻滞麻醉的缺点是部分患者在手术中感到紧张,并且镇痛不够全面,长久的同一体位、手术铺巾部位的闷热,都让患者感到不舒适。其次,颈丛阻滞麻醉在紧急的情况下不能轻易的控制通气道,必须要患者进行主动配合才能完成手术。而手术的不适感会影响患者的配合度,肢体的随意活动也会影响手术的进行,降低手术的成功率。

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全身麻醉

临床上,全身麻醉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最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必须测量血压,如果出现低血压,要先进行输液纠正,维持中心静脉压在合适的水平,必要时静脉滴注血管加压素和盐酸去氧肾上腺素,以保证血压的平稳,进行桡动脉穿刺,密切监测患者的动脉血压和血气,在手术前30分钟给予10mg地西泮和0.5mg阿托品,经鼻孔插管,给予麻醉药物进行麻醉,麻醉深度要适中,便于患者在手术以后能够尽早苏醒。由于氯胺酮会增加脑部血流和脑部的氧耗,因此麻醉诱导要避免使用。其次,全身麻醉尽量避免使用笑气,因为在放置转流人工血管或者松开颈动脉钳夹的时候,非常容易将气泡带入脑循环,并且笑气会增加心肌缺血的机率。在手术中,当颈动脉被暂时性阻断后,一般采取升高血压的方式,增加脑部的血流量,但是这种方式也增加了心脏的负荷,容易发生心肌梗塞。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全身麻醉的优点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安静的状态,不会影响医生的手术操作,以便于医生更好的控制手术的环境,及时、有效的调控患者的血气和血压等指标来满足手术的需要,有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同时也避免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手术。全身麻醉的麻醉药物可使用异丙酚、异氟醚等具有脑保护作用的麻醉药,基础代谢率比较低,能够更好的维持脑灌注,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全身麻醉的患者在手术中能够长久的维持体位,促进手术的成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容易控制通气,减少脑部的代谢,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度,还能够管控患者的呼吸、血压和血氧,患者的舒适度高,降低患者的痛


苦感。其次,在手术以后,患者能够迅速苏醒,有助于手术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的评价。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全身麻醉的缺点是,在手术中医生不能直接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判断,必须依靠监测仪器了解在对患者进行颈动脉暂时性阻断后,患者脑内的血液供应和患者神经损伤的情况。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年龄普遍偏高,自身的并发症较多,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较强,如果麻醉过深会使患者的血压下降,减少脑部和心肌的灌注量,增加脑部和心肌缺血发生的机率。麻醉过浅又有可能会兴奋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打破脑部和心肌的血氧供需平衡。因此,对于麻醉深浅的掌控非常的重要。

两种麻醉方式在围手术期脑卒中和死亡率上没有差别。颈丛麻醉很少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但是如果患者在颈动脉阻断时发生惊厥或者意识丧失,需要改用全身麻醉的时候,不容易建立气道,危险性会增高。并且,在手术中追加局麻药物的时候,也一定要小心,颈丛麻醉发生膈神经损伤的概率也比较大,只是不会造成很明显的临床后果。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能够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手,充分的保证心脑血管的供血量,还能够发挥颈丛麻醉的优点,减少患者全身麻醉的药物用量,避免了患者因药量不适造成血压骤然升高或者骤然降低,也减轻了麻醉药物对脑部和心肌供血量的影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最重要的就是维持围手术期的理想脑血流、降低心肌应激性和尽快的代谢麻醉药物,尽早的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并且,在术后早期还要重视对血液动力学的控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重要并发症有高血压和过度灌注综合征,因此,在手术后要对患者进行预防性脱水;给予高血压患者血管扩张药物,避免患者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如果患者受到术后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发生低血压,要注意使用血管收缩药。

无论是哪种麻醉方式,在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时候,都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参考医生和麻醉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才能为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pg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