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罗素》,欢迎阅读!
多重身份的罗素
大二的专业课《中外学前教育史》中介绍过罗素,重点介绍了他关于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一些思想,而对罗素这个人以及他的相关思想、理论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当时,我们只是从解读一个教育家的角度去了解罗素。在这学期开设的课程《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又一次接触到了罗素,但角度完全不一样,“作为哲学家的罗素”。在比较前后两次学习经历的过程中,视野不断地拓宽,内容不断地深入,对罗素及其思想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罗素在探讨哲学问题时,提出过“罗素悖论”。据罗素的思想自传,1900年3月,他去巴黎参加国际哲学家大会,在会上接触到皮亚诺的思想,这成为他精神生活的转折点,因为皮亚诺的符号逻辑正是罗素寻找多年的逻辑分析工具。从此,罗素潜心研究符号逻辑,并以此分析数学的基本概念,独立地走上了把数学基础归结为逻辑的探索之路。他当时还不了解弗雷格正在进行的工作。1901年6月,在运用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解决自然数数列问题时,罗素发现了悖论。1902年6月16日,他写信给弗雷格,告知这一发现。仅这一发现让弗雷格以及其他数学家、逻辑家大为震惊,因为“罗素悖论”中的“集合论悖论”对当时的“数学”具有极大的破坏力,直接威胁数学的基础,导致数学陷入诞生以来的第三次危机。
我之所以描写上面一段文字,意图不是探索由“悖论”辐射出的一系列深奥的逻辑与哲学问题,而是借此展开关于罗素性格中某些方面的描述,不畏艰难、潜心研究、独立探索、并敢于挑战权威。追溯到罗素的出生,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世家,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他是在祖母照管和教育下长大的,家庭的自由主义传统和祖母的独立不羁的性格对罗素思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罗素一生追求确定的知识,追求自己的目标,从事过和平主义、女权运动、性解放运动和教育改革等项活动。
在罗素的诸多成就中,他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于我最受用,这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方面。 罗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注意教育问题,他的教育理论以“民主和科学精神”为基本特征。在代表作《教育与美好生活》中提出给予幼儿期更多的注意,论述了幼儿教育的改革理想,尤其是6岁前儿童的道德品性教育问题,强调“自由教育”、“爱的教育”。
(一)幼儿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这一思想与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深刻影响有关,精神分析学家在从事精神分析或治疗时,往往要追溯到孩提时期,并强调幼儿期在人格、品性发展中的重要性。罗素指出“进行有目的教育可以比以前想象的更早”,“品性教育必需始于诞
生之日”,婴儿出生之日,便应是道德教育开展之时。新生儿有反射和本能,但没有习惯,但他们养成习惯的迅速性令人吃惊。最初养成的习惯十分重要,因为坏习惯阻碍日后好习惯的养成。
1、关于道德教育
罗素认为现代道德教育的秘诀就是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来养成,主要目标是培养诚实的习惯,包括语言和思想上的诚实。道德教育必须是直接的、具体的,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罗素强调夸奖和责备的手段的作用,但二者需合理适度地使用。
道德教育一直是教育以及学前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教育家都有着自己关于德育的思想与理论,赫尔巴特认为“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是人类道德的基础,这5种道德观念永恒不变;洛克“幼年德育的任务是要在儿童身上打好德行的最初基础:敬仰上帝、说话真实和善以待人”;卢梭的儿童德育理论以性善论为基础,以博爱和自食其力为内容,以事物的影响为其方法;裴斯泰洛齐提出早期道德培养的三个任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培养儿童的自我克制力”“鼓励儿童在道德上逐步独立”……尽管教育家们持有不同的教育思想,关于德育的理论各异,但他们几乎都是从对德育的整体把握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论述最终应该儿将儿童培养成什么样。
将罗素的德育思想与其他教育家的进行比较,仅仅看文字以及呈现的内容,罗素的显得很单薄;如果仅仅从教育或学前教育的角度出发,罗素的不及其他教育家的全面,犹如比较“局部”与“整体”。但前面进行的比较都很片面,因为罗素不仅仅是教育家,他还是哲学家、政治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所以,评价罗素以及他的相关理论思想,应从多个层面出发,许多时候还要相互整合、贯穿。前面提及过,罗素一生追求确定的知识,专注于哲学、数学、逻辑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而他的教育理论也以民主与科学为基本特征,折射了他的一贯严谨、科学。罗素德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看似单薄的内容蕴含着无限深意,细节决定成败,只有良好的习惯才能成就人生中的每一个细节,而对事对物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一个人“做人”的态度,这简单的几个字反映了他道德教育的理念,所要罗素所表达的内容绝不少于其他教育家的德育思想。
2、关于儿童的性教育
罗素提出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很有必要,强调对儿童的性的好奇心应予以科学的满足,不要造成儿童对性的神秘感。
不仅仅是罗素关注儿童的性教育问题,一些心理学家也做过大量的研究,相关的理论学说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性成熟以前的儿童有性意向吗?”弗洛伊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彻底最令人震惊,他认为,儿童自幼就有性欲,它是与生俱
来的。这一学说冲击了宗教和世俗对人性的禁锢,对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人们通常认为,性教育是针对青春期儿童的教育内容,对于学前儿童似乎为时过早,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所谓的性教育并不只是性生理教育和性行为教育,而是包括形成儿童正确的性心理,防止造成性压抑的全面教育。我们成人应平静地对待儿童的性好奇,当儿童对此产生一些探索行为时,不要大呼小叫辱骂责打,应巧妙地利用其他活动吸引儿童的注意,把他们的探究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不要让儿童形成关于性的错误观念,产生不当的性心理,应当通过正确的性教育,让儿童安然地接受自身的性别,坦然地认识异性的生理差异,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游戏是儿童最显著的特征
游戏在学前教育的思想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每一个学前教育家都肯定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从各个角度阐述游戏对儿童产生的影响。罗素也肯定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认为游戏的本质是儿童想作大人的一种内心冲动的宣泄,将儿童游戏分为两个阶段:婴儿期,独自进行;后期,集体游戏。他指出游戏不仅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还能教儿童默默地忍受轻伤,愉快地接受疲劳。但同时,罗素从反对战争的角度出发,认为在游戏中并不能教人合作,他反对在游戏中培养集体精神,这一说法失之偏颇。
幼儿在游戏时,多种身体机能共同参与,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锻炼运动协调能力,同时,游戏能够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幼儿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体验初步的集体意识。游戏有助于幼儿的综合发展,有助于他们良好人格的形成。
(三)主张普设幼儿园,所有的孩子无论贫富都可入园
作为新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罗素主张普及幼儿园,认为应给幼儿较多的自由,反对压制和强迫,这与当时的儿童中心主义思潮是一致的。罗素从民主和科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当时幼儿教育中实际存在的双轨制,呼吁政府重视并资助幼儿园教育,呼吁幼儿教育机会均等。他还从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建立幼儿园的重要性,医学知识能够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品性,使幼儿的心理得到正常发展。
罗素的这一教育主张充分体现了他富于创新,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影射了他从事哲学研究时的科学、创新精神,这时,我们从罗素的教育思想看到了“作为哲学家的罗素”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