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何惠丽
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12期
何惠丽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陇南742500)
[摘要]学前教育主要以娱乐为主,对幼儿很少提出严格的要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幼儿健康愉悦地成长。而小学语文教育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硬性要求较多,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存在天壤之别的差距,要想高效实现两个时期的顺利过渡,难免需要经历较长的适应期。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做好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衔接,帮助幼儿又好又快地适应小学语文教育。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语文;教育衔接;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12-0149-02
[作者简介]何惠丽,女,甘肃会宁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生。
一、学前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应该注意的问题
1.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积极沟通促进两者双向靠拢。为了真正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良好顺利地过渡,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清楚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掌握学习方式和环境的改变,从而有针对性地迎合小学教育的需求,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例如,教师可以事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写技能,引导幼儿意识到识字与写字的重要性,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大班幼儿一起去小学校园进行参观,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幼儿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当真正进入小学学习时不会表现出慌张、陌生的情绪,积极主动地融入新生活中。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充分了解学前教育的学习和生活特点,掌握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同时,教师可以开展辞旧迎新活动,给幼儿营造出一种亲切友好地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切实尊重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幼儿和小学生处在两个不同的成长阶段,因此,其心理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幼儿不具备任何知识基础,刚开始进入正轨的学业学习,难免会产生诸多不适。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抽象符合,幼儿难以理解。所以,小学教师应该在读写方面做出适当的要求,揠苗助长违背了学生成长的规律,不利于学生长远地发展。另外,每个幼儿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十分明显,但是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幼儿,对不同幼儿进行针对性地教学,加强个别指导,促进每个幼儿得到一定地进步与发展。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经常给予幼儿鼓励,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处理好教法中的幼小衔接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普遍采用游戏教学方式。教师利用说话、讲故事的方式给幼儿传递丰富的理论知识。这种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十分符合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受到幼儿的欢迎。但是进入小学后,教师普遍实行系统化、严格化地教学方式,对幼儿的要求很高,幼儿一下子难以接受。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水平,采取合理高效地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你已经成为一年级学生了,不再是幼儿园儿童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自豪感,保持强烈地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给学生传授新知识时,应该改变以前传统地灌输式的方式,采取游戏教学法。如,在学习汉语拼音“O”时,可以让学生做大公鸡啼鸣的比赛,发出
“喔……”的啼鸣声。采取比赛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发音和口型,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学生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O”的发音和书写。利用游戏教学法,不仅成功处理好学前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衔接,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三、注意游戏与学习的转化,处理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幼小衔接
一年级作为小学教育的开端,在小学教学阶段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时期,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学前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虽然由于幼儿的心理特征,教师不得不采取游戏教学法,但是教师应该注意游戏与学习的转化,明确游戏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课前,指导学生需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课堂上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及时高质量完成课后作业,书写清楚规范。只有在学前教育时期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在以后的小学学习中学生才能一贯保持已经养成的习惯去进行学习,快速适应小学教育,真正做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高效衔接。
四、课程实施活动化
不管是幼儿还是小学生都处于成长的初期,其年龄较小,心理素质尚未发育成熟。根据这一特征,学前教育和小学语文教育都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活动化和游戏化。因此,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在课程实施中,可以积极开展专门的语文教学活动,也可以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的语文教学活动。通过相关活动的顺利开展,引导幼儿多多接触各种类型的书籍,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阅读书籍不仅能够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内容,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自觉阅读书籍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幼儿综合实力的提升。同时,幼儿园教师应该带领幼儿观察各种图形和符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勾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另外,在绘画和手工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前书写技能,为小学书写奠定优秀的基础。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并重的原则,适当穿插一些活动和游戏,针对相应的课文内容开展活动。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学生发生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使用比较的方式及时进行纠正,也不是批评学生,学会尊重学生。由此可见,利用这种活动化的课程教学,彻底改变了抽象枯燥的语言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是两种既相同又不同的教育。学前教育主要是以娱乐为主,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心态。而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是给学生传授各种语文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底。因此,一旦教师没有及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衔接,将导致幼儿难以接受小学语文教育方式,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阻碍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配合,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高效衔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语文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实现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京花,石丽娟.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衔接问题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6).
[2]宋祥.语文教育学段的衔接: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2(8).
[3]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7(Z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k7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