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认识人的应然性选择与实然性选择》,欢迎阅读!

认识人的“应然性选择”与“实然性选择”
如果说“必然性”与“偶然性”是人对于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客观现实的认识把握,那么人的“应然性选择”与“实然性选择”才真正从人这个主体去发挥他的认知和实践。在这里,主体的人的思维能动性、主观能动力更加使人的行为实践接近了现实和真理。
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我们发现了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人的“应然性选择”与“实然性选择”,我们要厘清人在面向自身的思想与现实、面对理论与实际的选择上,它们是怎样的一些关系。
所谓人的“应然性选择”,是指我们从思维概念上,或者说从思想方面、理论认识上对实际情况作出的认识、判断、选择。比如,专家、理论家们常常告诉我们,事情应该那样去做。人的“实然性选择”,是指人们通过具体的行为实践所做出的现实选择。再比如,我们照着专家、理论家们所说的那样去做了,却发现实际上的操作与理论有偏差或误差,于是我们做出了纠正这种偏差、误差的选择。
由此可见,一、保证“实然性选择”的正确的前提需要保证“应然性选择”的正确。而“应然性选择”的正确需要科学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没有条件、或条件很不成熟、也不能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冒然进行了“实然性选择”,摔跟头自然在所难免。因为那是你主观头脑认识的“应然性选择”,不是客观实际的正确的“应然性选择”。
我称之为“非应然性选择”。把“非应然性选择”当作“应然性选择”既是思想认识的错误,也是“实然性选择”的错误。二、即使我们有了“应然性选择”的正确,也未必能完全保证“实然性选择”与“应然性选择”的高度同一。在人的现实选择中,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理论对现实具有指导性,也具有普遍性。然而,实践却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出真知;理论源于实践;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列宁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要联系实际。反过来说,理论不联系实际是教条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经不起现实考验;来源于实践的理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提升和发展它;我们也发现,人的“实然性选择”(现实选择)是有对错之分、高下之分、好坏之分的。不过,我们可以在现实的磨砺中通过实践纠正错的、不好的行为选择,以达到实践的正确性,以及思维的真理性,即思维的此岸性。
人的“应然性选择”是具有理性精神的。可是,人却不是一个十足的理性动物。甚至我认为,人首先是感性动物,后才是理性动物。所以,人的“应然性选择”与情感、目的、意志发生冲突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具有理性精神的“应然性选择”。
现实世界里,人通往正确的“应然性选择”往往只有一条路或几条路。而人在“实然性选择”的过程中却走出了许多条弯路、曲折路,包括死角路。因为,在“应然性选择”与“实然性选择”当中,我们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e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