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中西方“面子”的差异》,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中西方“面子”的差异
作者:张瓅洋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0期
摘要:中西面子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集体约束中以“关系”和“等级”为基础的中式面子观与个人自由下以“自我”和“尊严”为主的西式面子观,而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中西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的独特属性。中西方面子观是中西方文化的产物,通过对中西文化面子认知及维护策略的研究可以了解中西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深层次文化影响。因而,探究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也将成为中西方跨文化沟通的有效桥梁,进而最终服务于全球文化交流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面子;中西文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面子”,亦称“礼貌原则”,在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学者们一般将其定义为“交际事件中的参与者所相互给与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向”,此种解释强调了集体主义下的面子观。而西方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1)则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的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它是个人的自我体现”,该种解释则强调了西方个人主义下的面子观。
中国的集体主义为我们带来强调集体概念的面子观,西方的个人主义带来了强调个人概念的面子观。由此可见,中西方迥异的面子受到不同文化的制约,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到特定文化中去理解“面子”的差异性。
中式面子:集体约束中的“关系”和“等级”
在中国,面子是集体主义文化中“关系”和“等级”的象征。中国人传统观念里的“面子”呈现“关系性”和“等级性”的特点。一方面,面子作为中间媒介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部分,这体现了其关系属性;另一方面,面子还具备天生的等级性,要求服从权威、适应社会,面子的应用是根据家庭里年龄、血缘等一系列等级制度来决定的。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对面子非常敏感,尤其重视“面子工程”。中国人善于通过特定方式彼此“给面子”并为自己“留面子”,或是通过“自贬并褒奖他人”来实现,也可通过“灭他人威风涨自己士气”来彰显。综合来看,面子是中国人维护“关系”和“等级”的重要标志,这在具体维护面子的案例中也有所体现。
在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下,维护面子的方式之一是通过自贬或褒奖他人的方式得以实现,这其中也无不暗含关系和等级的特点。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礼貌”被赋予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在日常交流中尤甚。对大多数人来说,对他人表现尊重的方式就是贬低自己、褒奖他人,这也是维护面子的最好方式。因此,诸如“晚辈”、“卑职”,“拙见”、“拜读”、“前辈”、“贵国”等一系列日常交流词汇逐渐被广泛应用并流传至今,并在正式场合中备受青睐。由此可见,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中的个人,通过自贬或褒奖他人来降低自己的关系等级,进而实现维护面子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下,维护面子的方式也可通过灭他人威风长自己士气的方式得以实现,这又体现了双方的关系和等级性。这在电影《无间道》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影片中,陈道明是一个军火贩卖商,曾志伟是一个黑帮老大,梁朝伟是曾的手下。在一次谈判中,梁朝伟意气用事用玻璃瓶把陈道明的手下打伤,害陈道明“丢了面子”。随后,由于黑帮仍想获得这笔大买卖,所以在他们第二次交锋中,陈道明为了“赢回面子”,在黑帮老大的面前用同样的方式狠狠的砸了梁朝伟的头。通过这个极端的“面子行规”,可以发现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中的个人通过“灭他人威风、长自己士气”,提升个人关系等级,进而实现获得面子的有效策略。 究其根源,中式集体主义文化中的面子观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文化,其思想精髓是“天人合一”和“仁爱有序”。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个人被视为社会和整个人类中的一份子,要根据自身的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关系品质。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具有高度重视社会整体、强调个人服从整体的悠久历史传统,集体主义文化是其显性特征。同时,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其“仁爱”思想与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紧密相连,并最终导致了以“关系”“等级”为特征的中式面子文化观。 西式面子:个人自由下的“自我”和“尊严”
在西方,面子的概念不可避免的被印象操纵所影响,这是西方文化中“自我”和“尊严”印记的体现。自从上帝赋予了人类以人性,人的自我和尊严就意义深远,这也可以解释缘何西方政客对于击败自己的竞争者仍能表现出尊严和自信的友好态度。西方人认为“丢面子”仅仅削减了个人的社会价值,而其个人价值和自我属性并无损伤。也正因如此,在赢得面子和保全面子的过程中,西方人也比中国人似乎表现得更直接。这在其面子运用策略上有所体现。就其策略方式而言,无论是“积极面子策略”还是“消极面子策略”,无论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独立”,都更为直接自然的体现了其对于“自我”和“尊严”的关注。大体说来,面子是西方人“自我”和“尊严”的体现,这在其维护面子的积极策略以及消极策略中有所体现。
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下,维护面子的方式是通过参与策略实现“积极面子”,从而为个人赢得面子。西方人维护面子的方式也常常通过其日常用语的方式呈现,在一系列寒暄和赞美中,其参与性的积极面子策略得以实现。如通过“你今天好吗?”“你看起来真漂亮!”等类似话语表达对他人的直接关注,从而引发参与式的对话。又如,通过“你真是一个值得依靠的人。”“对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我感到很遗憾。”等话语扩大对于听者的赞同和同情,这种表达直接而有力;再者,也会通过“你知道我对音乐也很有兴趣。”“我也是他的粉丝。”等强调共同利益的话语实现积极式的话语参与。上述种种方式,均以一种极为直接的方式表达对于个体的关注,这是西方人的积极面子策略。
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下,维护面子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独立策略维护“消极面子”,从而为尊严保全面子。西方人常常通过发展消极面子策略,即一系列消极独立的方式,为个人和他人保全面子,从而赢得尊严。如通过“你介意做什么吗?”“我不知道这样好不好。”等柔和的语言表达个人的意愿,给双方足够独立的空间来回应;或者,通过“我认为你今晚不会来了,但是现在你真是一个巨大的惊喜。”等表现消极的方式,实现保全面子;又如,通过“我真的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常抱歉我来晚了。”等直接道歉的方式,直白坦率的表达自我,从而赢得尊严和面子,这是西方人的消极面子策略。
究其根源,西式个人主义文化中的面子观源于公元前20世纪左右的古希腊文化,后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由和民主精神。这使得西方文化在诞生之初就带有民主自由的烙印。而后,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冲破封建主义的桎梏后,新兴的资产阶级中就涌现出大批人文主义者,他们将人性和人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最终使得人文主义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一种强调个人的权力和价值,以“个人自由”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西方“面子”理论中“自我”和“尊严”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形成的。
由此可见,中西面子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集体约束中以“关系”和“等级”为基础的中式面子观与个人自由下以“自我”和“尊严”为主的西式面子观,而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中西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的独特属性。中西方面子观是中西方文化的产物,通过对中西文化面子认知及维护策略的研究可以了解中西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深层次文化影响。因而,探究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也将成为中西方跨文化沟通的有效桥梁,进而最终服务于全球文化交流的发展进程。 注释:
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加拿大社会学家和作家,也是美国社会协会的第73任主席,其对社会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是1959年《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一书中开始的戏剧透视法的符号互动论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洋.面子及面子功夫的中西文化对比[J].北方论丛,2000(2):25-27. [2]郭峥嵘.中西方文化中“面子”的比较和分析[J].沂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 [3]牛东.中西文化之间的面子比较[J].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31-139. [4]黄金德.试论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J].琼州学院学报,2009(12).
[5]谢士金,李方晓.礼貌中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3).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e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