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节气食俗在幼儿园大班食育活动中的实践研究》,欢迎阅读!
节气食俗在幼儿园大班食育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引言
一、节气食俗是什么?
节气,又称“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基于对自然环境周期性变化的观察、记录而划分的时间单位。而每个节气所代表的时期内,由于气候、物候、生物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都会出现某些明显的变化。传统的中国人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就形成了一套相应的食俗。 二、幼儿园大班阶段的饮食教育重点
幼儿园大班是饮食教育的关键时期,其主要特点是:
1. 学生进入集体化生活,学会了更多的社交技能,形成了自己的饮食风格; 2. 孩子们已经开始独立选择食物,不再完全依赖于家长,但对于食物的品尝和认知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3. 大班开始接触常见的一些食品偏好,有些比较偏爱甜食,有些则比较喜欢咸味的食品,如果不引导,有些孩子可能失去了对不同味道食品的感知,而形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针对上述特点,大班阶段的饮食教育应该注重以下三点:
1. 让孩子们认识到饮食习惯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培养正确的饮食观念;
2. 培养孩子品尝不同口味食物,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帮助孩子学会慢慢品味生活,做出自己的选择;
3. 增加孩子对于季节性食品的认知,理解食品与环境的联系,从而形成更健康的饮食习惯。
1. 节气食物摆放
在幼儿园的食育活动中,设置特别的节日食品摆放板块,以特别的方式摆放方法让孩子们又了解从色香味形纹四方面来品尝食物的学问,还可以通过不同布局、不同装饰,传达节日文化内涵,增强节日氛围。 2. 节气美食选择
对于每个节气来说,往往都有一些特别推崇、认为是这个时期必不可少的美食。幼儿园可以在每个节气前,为孩子们准备一些与该节气相关的小零食,如立冬吃麻糖、大寒吃
汤圆等等。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美食讲解、课件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这些食品所含的营养成分、与节气之间的关系,使孩子们从小就形成更健康的节气食俗习惯。 3. 节气餐点活动
针对每个节气,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饮食活动。如,冬至宴、春分餐、秋分餐等活动。开展相关的食物制作、品尝、理解等活动,使孩子们在亲手制作、品尝、观察中了解更多与节气食品之间的联系,增强其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手动实践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结论
节气食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十分有趣、简单且易学的食育教育方法。在幼儿园大班阶段,食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同时也应该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幼儿园可以通过节气食俗相关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食品与季节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虽然这方面的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我们相信,在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下,节气食俗一定能够为幼儿园食育教育注入更多活力和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Z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