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

2022-10-23 02:5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学论文》,欢迎阅读!
教育学,论文
论教师对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摘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而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核心和指导的作用,教师作为学校德育实施主体和学生最重要的到的榜样,其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德育过程中转变德育观念和教师角色。 《关键字》 教师 榜样 德育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教师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主体,也是学生最重要的道德榜样.但部分教师的师德不佳,教育过程特别是道德教育过程,常常有意无意地出现自身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削弱了学校德育的感染力和实际效力。虽然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其中教师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 教师自身道德缺失现象

教师在对学生施教的过程中,应该遵守教育道德,为学生的道德成长树立榜样。但部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出现自身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即教育道德的悖逆。如一所学校进行募捐活动,教师们都当着学生的面把百元钞票塞进募捐箱,学生们见教师慷慨解囊,也纷纷把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活动效果很好。可是在清点捐款时,教师们又背着学生把自己的钞票拿了回去。这件事被披露后,在全校引起轩然大波,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教师的“榜样”作用也适得其反.,教师自身道德行为的“失范”,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影响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效力。因此,要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效力,就不得不考虑教师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

二、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主体

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人的活动,都不能离开人的参与而顺利进行.道德教育尤其如此.然而,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关注更多的是德育体制的完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于人的关注,忽视了学校德育实施主体-——教师的人格示范力量和榜样作用。道德教育作为一种人的教育其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完善的德育体制、切实的德育内容和恰当的德育方法,更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生命的相互关照、情感的相互沟通和人格的相互对话。因此,从这种意义上,离开人的德育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可能的。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中占重要地位,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主体。


(二)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道德榜样

榜样是教师的表现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的一种承诺。教师是学生的道德榜样,即教师具有怎样的道德态度,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实践能力和修养水平,成为一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好老师。教师的权威使教师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最重要、具影响力的道德榜样。教师的权威也使教师能够通过自己所树立的榜样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学生也倾向于选择自己身边的师长或同伴作为自己道德学习的榜样。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有感染力,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教师的身,就没有德育。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施教的过程中,应该遵守教育道德,为学生的道德成长树立榜样.

(三)教师是点化学生善端,培养学生道德理想的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或认可,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力量,鼓励其向前发展.所谓认可,是指对优秀者的肯定和鼓励,当人们认可某人时,就为他指明了一个更好的自我,并鼓励他向前发展,增强对自己道德理想的期望。人对于自己潜在的善意往往没有自觉或自信,然而当有人将之从纷乱的行为中点化出来时,其迈向理想自我的信心将大增。老师对学生的最大影响正表现在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上,这期望是建立在对学生潜能和善端的认识的基础上的。通过教师对学生善端的点化和认可,增强学生的道德自信,坚定学生的道德信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当然教师在认可学生时,并不是只说学生的好话或只说学生爱听的话,而掩饰其过错,变成一种溺爱或放任.而是看清楚所有外在纷扰的线索中所掩藏的真实心意,也点出其中的盲点,而非放任其发展。道德理想是非常脆弱的,需要积极的呵护和培养。而教师能够恰当地发挥认可的实际功能,把握对学生道德教育时机,因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

三、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确立以人为本教师德育观念

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服务的对象,一切从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使用对学生无伤害的教育形式,强调学生的内省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健康地发展和完善自我.德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认识德育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的价值。以人为本的德育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社会所需要和倡导的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使之社会;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德育工作,从学生出发,真正把学生当作人来对待,尊重人,理解人,平等待,教学生学会做人。同时,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把人与社会相对立而是要教学生不仅对社会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Yn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