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

2023-02-25 23:0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欢迎阅读!
规章制度,效力,具有,法律,如何


如何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严重变化。国家通过劳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和约束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并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企业规章制度是《劳动法》第4条明确授权给用人单位的,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法律条款具体化,延伸到用工管理的各个方面。然而,从劳动保障部门对企业规章制度的检查情况看,企业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企业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以江苏某县为例,1999年至2002年,该县劳动保障部门共对102家企业进行了检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企业无规章制度。检查中发现,有13家企业未建立任何企业规章制度,其中,新建企业5家、改制企业5家、其他企业3家,占被检查企业总数12.7%

2、企业规章制度陈旧、滞后。不少企业规章制度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一直沿用下来,至今没有修改或重新制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有些改制企业原是国有、集体性质,改制后成了民营企业或是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但也照样拿着在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改制后的企业。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差和改制后的企业上,占被检查企业总数的10%

3、企业规章制度不完备。企业规章制度单一、笼统、不健康、不具有可操作性。

如遇职工违纪、违约、跳槽、泄露商业秘密、抢占住房等没有相应的规定和制约措施,面对职工违纪违约行为束手无策,等出现了问题和纠纷才忙于制定规章制度

4、企业规章制度不合法。(1)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合法,明明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如:取消职工的各种假期、加班不发给加班费、生病不报销医药费、职工上岗需缴纳押金等。另外,有些企业规章制度中从头至尾贯穿罚款扣

1 / 3






工资的精神,以罚代管的现象较为普遍。检查发现,企业规章制度中存在以上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情况较多,占被检查企业总数的25%。(2)制定的程序不合法。部分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还是厂长经理说了算,未通过企业的工会、职代会讨论,也不向全体职工公布,制定后就放在厂长经理办公桌的抽屉里,等职工犯了错误,企业就用所谓的规章制度来处理职工,职工根源就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此类的企业规章制度从制定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通过检查发现,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程序不合的,占被检查企业总数的25.4%

二、如何确保企业规章制度法律效力

企业规章制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1、制定的主体必须合法

《劳动法》第4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的义务。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的主体必须合法,必须有权代表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应当是用人单位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对用人单位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有权实行全面和统一的管理

2、内容必须合法

《劳动法》第98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特点,将法律款具体化,让其具有操作性;法律没有规定的,企业可制作相应的条款来规范。

3、制定的程序必须合法

《劳动法》第8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同等协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51条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机构是企业的工会委员会。企业工会委员会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第52条规定中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有:审查同意或者否决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奖惩办法及其他严重的规章制度《劳动法》第56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RK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