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心理角度解读《奇葩说》第六季的走红

2024-01-20 06:3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受众心理角度解读《奇葩说》第六季的走红》,欢迎阅读!
奇葩,受众,走红,解读,角度


从受众心理角度解读《奇葩说》第六季的走

作者:刘佳雯

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13

要:网络语言类综艺节目《奇葩说》已经播完五季,前几季收视率均较理想。《奇葩说》第六季正在爱奇艺热播,播放量依旧可观的同时屡登微博热搜。本文侧重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新一季《奇葩说》走红的原因。

关键词:受众心理;语言类综艺节目;《奇葩说》;使用与满足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3-0-01 一、引言

网络语言类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持续走红绝非偶然,它在紧抓受众心理进行传播方面成为该类节目的表率。本文旨在从受众心理角度解读《奇葩说》第六季的走红原因,深度剖析原创类网络综艺节目的成功之道。 二、内容接地气,紧贴受众需求

1 选题设置紧贴前沿。本季《奇葩说》在选题设置方面继续延续了前几季紧贴时代热点的做法,兼具时代性、争议性、亲民性。其选题大致可分为社会问题类、情感选择类、行为选择类、虚拟问题类等。《奇葩说》的受众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年轻人的思想与眼界处于社会前沿,他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高,但他们受自身年龄低及内部尚未完善的价值体系的影响常常产生价值取向、行为选择方面的困惑。随着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多元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中有争议的热点问题正是集社会需要与广大受众关注于一身的刚需选题。在本季选题设置方面,可以看到这些紧贴受众生活、吸引受众眼球的题目:公共场合的熊孩子该不该教育;奇葩星球博物馆着火救名画还是猫;25岁的我和心仪对象约会,要不要告诉对方自己是母胎SOLO……

2 语言幽默风趣,兼具深度与温度。第六季《奇葩说》语言风格上可以说是幽默风趣之中不乏理性思考,引人深思之余又饱含着直击人心的温暖。无论是幽默风趣的主持人马东,风格迥异的四位导师,还是各位才华横溢的新老奇葩,都让受众领略到唇枪舌战的锋芒智慧和温暖情怀。以老奇葩肖骁在奇葩星球黑科技,有一个按钮复活一位你最爱的人,你按还是不按?这一辩题中的子弹穿过胸膛不会死,得了绝症不会死,只有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的辩论为例,作为观众可以感受到其语言的魅力直击人心,深度之余又不失温度。






三、节目创新吸引受众持续关注

1 突破传统辩论节目限制。《奇葩说》不是一档中规中矩的传统式辩论节目,它完成了一档原创语言类综艺节目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创新。它以一种娱乐性和思想性结合的方式进入受众视野,颠覆了受众对辩论赛的刻板印象。在保留辩论赛传统赛制前提下,融入双方辩手互相开杠、观众互动投票、导师点评、复活卡发起挑战等新环节。节目节奏简洁明快、语言风格大胆犀利、与受众互动实时、深入、多元,兼具深刻现实的思想内涵与生动有趣的形式。 该档节目的不确定性大、零黑幕也是其亮点所在。观众有投票权决定选手去留,这也正是受众本位思想的体现。在《奇葩说》第六季中,没有哪位辩手处于安全位置,无论新老奇葩都永远处于危险境况,这样的不确定性促使新老辩手在高压状态下紧张备战,力求为观众呈现精彩的语言炸弹以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支持。辩论大神黄执中输给新奇葩进入留步区,奇葩许吉如因一期发挥不佳而惨遭淘汰。

2 跨界组合。本季《奇葩说》除新老奇葩的联合加盟,更是集教授专家与各界精英选手于一体。导师强强联手组成跨界阵容:辩论之神黄执中、资深主持蔡康永、经济学家薛兆丰、作家李诞。《奇葩说》的选手更是来自社会各界,无论是学霸、律师、主持人、作家、海归,还是演员、网红、歌手、班主任,都应有尽有。 四、选手互动与成长激发受众情感共鸣

1 选手成长融入节目。《奇葩说》第六季中集结新老奇葩,老奇葩的成长是本季节目的一大看点。当一个辩手把他的成长融入辩题,融入个人心路历程的辩论便胜于任何语言与逻辑。大王从昔日的搞怪到今天把成长融入辩论之中与辩题融为一体,受众的共鸣与情感认同得到了激发。他们见证着六季《奇葩说》的蜕变,见证着选手们一路走来的蜕变,也见证着自己成长与蜕变。

2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最流行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突破了以往的以传者为中心的角度,以受众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在社会矛盾复杂的时代,受众们同样面临着个人价值取向、行为选择的困惑,《奇葩说》以其贴近人文、情感、生活、创业的优势满足受众获取信息、休闲娱乐、调整自我、达成认同的诉求,使其获得精神愉悦感、自我效能感。满足受众社交的需求。美国科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伦理中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由低到高,当低层次需求得到一定满足时便会发展到较高层次。《奇葩说》满足了受众的社交层面需求,让受众在多元意见表达中感受到社群的力量,也有助于其通过价值引领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受众缓解焦虑的需求。焦虑是个体的消极情绪状态,在社会高速竞争的今天,网络成为受众面对焦虑时的首要宣泄选择。《奇葩说》无疑在缓解受众焦虑心理、引导受众反思价值取向、促使受众贯彻正能量行为方式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五、结语

本文从受众心理角度解读《奇葩说》第六季走红原因,给原创类网络语言综艺节目在内容设置、节目赛制、与受众互动等方面以成功借鉴。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受众的媒介期待、媒介接触、使用与满足效果进行了必要解读。 参考文献:

[1] 【英】麦奎尔.刘燕南,等译.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3-56. [3]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0-102. [4]曹钦,原辰辰.“使用与满足理论文献综述[J].东南传播,2013-12-2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I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