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共青团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基础工作是共青团全部工作的根基,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定海团区委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以“强基础、促规范、求突破”为主基调,以深化区域整体化建设为龙头,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抓团建,促覆盖
一是深化“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以“两新”组织为重点,努力消灭基层团建空白点。针对青年流动经常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在巩固社区、市场、非公企业等团建传统领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行业建团、园区建团、商会建团、超市建团、公寓建团等多种建团模式。同时加强其他领域团的组织,覆盖基层团组织。以“青年社团培育”工程为重点,筹备于“五·四”成立定海网络联盟,探索实现团组织对青年自组织有效沟通、合作、引导的途径,努力形成共青团在青年社团中的核心地位。
二是成立基层共建委员会。针对基层团的工作力量薄弱、资源缺乏的特点,切实深化团工作社会化运作。围绕“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办”的目标,大胆创新组织覆盖形式和运行机制,鼓励基层团组织建立基层团工作共建委员会,形成建团合力。按照“契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可按区域、辖区、行业或系统成立共建委员会。
三是开展城乡团组织结对。通过城乡社区团组织结对互动,加强联系交流,互帮互学互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农渔村共青团工作、丰富城市共青团工作,实现城乡共青团事业共同发展。结对团组织采用扶贫助学、环保实践、义工服务、“三下乡”服务、文化交流、活动联谊等共建形式,推动城乡共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抓队伍,促发展
一是开展“全区基层团干部轮训”工作。以短期培训、专题学习班为载体,结合“年轻党团员网上教育”,重点针对基层团工作开展、基层团建规范化、团工作业务知识等相关内容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力争在今年实现全区90%以上的基层团干部参加过轮训。 二是开展“大学生村官助成长”活动。以大学生村官培养为重点,完善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和激励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健康成长并发挥作用。建立成长帮带机制和定期汇报机制,给每位大学生村官配备一位基层团干部和团委书记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指导与和交流,同时建立选拔培养机制,让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基层团支部书记。
三是实施“乡镇(街道)团(工)委书记储备”工程。以充实团干部队伍为目标,开展全区范围的团干部后备人才调查,全面掌握优秀的基层团员青年的情况,从中筛选出优秀的团干部后备人才,建立团干部后备人才库,将基层的优秀、年轻人才纳入团干部后备人才库,推进团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抓机制,促规范
一是深入实施“团代表任期制”。该制度解开了以往“干一届就开几天会、投一票”和“会期成团,会后解散”的困局,通过深化团代表建议案制度,加强调研,及时掌握基层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推行团情通报考核激励机制,在青年论坛中开辟团代表专区,搭建团代表之间交流平台,促进各级团组织之间的工作交流;创新开展代表团共建评比活动,以代表团为单位,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互观互评等系列活动,形成一个代表团团建联动、互促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化建设水平。 二是大力实施“三联系 ”制度。在“团代表任期制”基础上,建立并实施了常委联系代表团、团区委委员联系团代表、团代表联系团员青年的“三联系”制度。对团代表而言,参政议政的热情和能力明显提高,代表的意识和责任性得到增强,推动了团内民主建设;对普通青年团员而言,充分实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青年的意见和心声能及时向团组织和党组织
反馈,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是建立“一团一品”特色项目领办制度。各基层团组织立足本地区、本单位青年的实际,结合党政中心、青年需求,设计团组织能为的特色工作,着力打造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青年成长成才需求的品牌工作。团区委严格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跟踪、项目评估、项目奖励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指导基层团组织在组织建设、活动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理论建设等方面开展有意义的探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