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教育随笔——“蛇精”与“美人鱼”的故事》,欢迎阅读!
桓台实幼集团东岳国际幼儿园 教育教学文档
教育随笔
“蛇精”与“美人鱼”的故事
张红
现在我们大班开展的主题是“神通广大美猴王”,孩子们对西游记里的人物很熟悉,也非常的喜欢。只要画画,孩子们就用彩笔描绘自己心中的“西游记人物”。李卓凡是我们班的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平时做事情少言寡语,但是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一天,在上午的美术活动中,李卓凡画了“孙悟空”和“蛇精”,线条流畅,画面简洁,画了一会儿,活动时间结束了,老师就让孩子们收起了作品,等下午区角活动的时候再画。下午起床后,部分小女孩都去画画了,李卓凡找到老师告状:“张老师,你看,我的蛇精怎么变成了美人鱼呢?”我一看,不知道是谁在卓凡的作品上添画了几笔,蛇精的身上长上了鱼鳞,还多了一个小尾巴,心里感到很是好笑。是谁呢?问了几声,没有人承认。可是,李卓凡不愿意了,噘着嘴巴,一脸的不高兴,不肯要这幅画了。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在学习创作的时候,同时也会发生一些社会领域的学习,从中能够看出孩子与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也许别的孩子并没有想破坏别人的作品,随手添上了几笔,感到很有趣,可是在另一个孩子的心中,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人都有各人的想法,老师要理解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的差异。想到这里,我说:“你既然这么喜欢你的蛇精,那再重新画一幅吧!”宝贝开心的拿着新画纸走了。
过了不长时间,孩子画的十分投入,我走过去一看,“咦?怎么画面变了呢?不是孙悟空和蛇精吗,怎么变成了孙悟空摘桃子了呢?”李卓凡只是笑而不答。我很惊讶于孩子的做法,把自己的习作当成了宝贝一样的爱惜,非要属于自己的“蛇精”,可是为什么当再次创作的时候,直接推翻了自己的想法呢?
《指南》中告诉我们:艺术活动是幼儿的一种精神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活动,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的满足。在艺术活动中,孩子们在创作中会获得一些艺术感受,艺术感受是以感知出发,以想象力为主要方式,以情感激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能力,只要孩子在艺术创作中,获得了情感愉悦,也就达到了孩子自己的情感需求。在自己的想象中体验着绘画所带来的乐趣,也许孩子早已经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只要“蛇精”而不要“美人鱼”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C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