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技创新需要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改革》,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改革,需要,制度,政策](/static/wddqxz/img/rand/big_8.jpg)
科技创新需要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改革
作者:吴乐山,王松俊
来源:《创新科技》 2011年第2期
文/吴乐山王松俊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和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观念已深人人心,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变革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能力。
我国的科技政策和制度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加速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共识。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科技自身发展战略的调整,而且需要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改革创新。
从创新理论的发展来看,制度创新是社会创新的一部分;而就科技创新而言,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是其发展进步的环境。所谓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不仅指科学技术方针政策与制度,而且包括与科技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
科技制度是一个系统,应该包括科技方针、政策和法规等正式制度,科学技术观、科技价值观、科技伦理道德、科技行为规范等非正式制度,以及保证科技活动实施的执行机制。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既紧密关联又各具特征,普遍的规律是,技术的基础是科学,科学的基础是教育,教育取决于机制,机制取决于体制,体制取决于思想观念。社会发展的本质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如果将科学技术工作看作一个系统,科技政策对科技创新的功能是:引导科技系统内部运行机制高效,加速科技系统外部环境优化,促进科技系统内外连接机制协调。根据政策的功能,我们将科技政策划分为三个结构域,即内部运行政策、外部环境政策、连接协调政策。
引导科技系统内部运行机制高效包括:科技投入水平提高;科学活动比例合理(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产业化市场化研究协调);科学活动规范(含价值观、科学规范、科学家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健全(含知识产权立法、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共同体组织管理高效(含科学行政、行政科学、制度化管理)。
加速科技系统外部环境优化包括:人文科学化(指倡导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人文,提升全民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科学人文化(指倡导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更加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强化科学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知识普及;改革优化科学和技术教育体制。
促进科技系统内外连接机制协调包括: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科学技术与国际竞争相协调。
我国科技政策和制度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政策法规体系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即使是现在,我国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善,执行机制还存在不够通畅的问题。
我国科技政策和制度创新的要点:
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法律制度体系。科技法是国家用法律制度的形式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的需要。科技法是连接科技与社会、科技与经济的桥梁,不仅要明确和规定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组织体制,更必须充分反映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科技立法的科学技术性很强,需要科技专家和法学家的通力合作。
建立以专家为主体的科技决策体系。政府不应是科学研究的发号施令者,而是维护秩序和保障运行的服务者。绝大多数伟大的科学发现或发明从来都不是政府“计划”出来的,而是根植于学术自由的土壤。不全面建立以专家为主导的科技决策体系,中国的科技就不能避免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就会使中国的科技发展受到阻碍,使国家在科技上的投资得不到应有的使用。国家建立常设的、以专家为主体的科技决策体系,研究制定科技发展战略的政策和制度,本身就是政策和制度的创新。
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制度。我国科技评价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应建立独立于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之外的社会评价机构,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度,制定并完善评价制度的执行机制和具体办法。
改革创新的人才政策和学术环境。中国科学研究领域的制度设计还存在着限制科学家自由思想、自由科研的三大弊端:一是我国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研工作尚过多地被各种社会生活和经济利益影响;二是存在着日益教条和近乎粗暴的科研绩效考核体系;三是过多权威、派系和行政权力参与到科研资源分配体系当中。我国的院士制度在许多情况下,不能对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发挥更好的影响。改善中国科研环境,应先从改革中国的院士制度做起,还院士制度以应有的和本来的面目。
创新健康的科技文化体制。中国科学界的相互关系,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以科学利益为最高原则、以学术标准为根本基础的科学文化。要培植创新之源的科学人文。
要努力清除“学而优则仕”的“官本”观念对科技人员的影响,培育诚信、严谨、创新的科技文化和价值观;要努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真正营造学术自由争鸣、有序交流的科技文化环境;要努力实现科学技术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创造学术权利实施的良性机制,营造科技工作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A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