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甫诗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女性观

2023-07-21 12:3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杜甫诗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女性观》,欢迎阅读!
诗中,女性,杜甫,形象
从杜甫诗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女性观



导语: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巨匠,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且其思想博大精深。

“女性地位之窳弱,自古云然。社会学家知其意,乃有研究女性问题之创,解放之声,亦随之以起。夫女性而成问题,女性之不幸也;为男性者,当本‘同为人类,悲乐与共’之旨而扶掖之,赞勉之。 杜甫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落半生,身世飘零,但其一生始终洋溢着火一般的热情,他以敏感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怀关注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用如椽大笔写下了无数优秀诗篇,他的作品被闻一多先生称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他的伟大人格更为后世文人所敬仰。而他的女性观是其整体社会观的一部分,是其伟大人格的一个方面,他笔下描绘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众多女性,无论是村姑农妇,艺妓歌女,深闺怨妇或是新嫁娘,诗人都给予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自己的妻子,他更是满怀爱恋与尊重;甚至对武则天、杨贵妃这样的女皇贵妇,他也能持较为客观与公正的态度。在他的诗中,我们看不到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看不到男权意识之于女性的优越感。

一、杜甫对妻子的态度

据记载,杜甫30岁成婚,其妻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之女 三十年的夫妻生活,在杜甫的诗作中留下了许多篇章,根据我仓促的调查,他用妻、妻子、妻孥等词汇描写妻子的诗作达二十余首。这种对于题材的选择本身就表明了一种生活态度。杜甫对妻子怀有深挚的感情,三十年不离不弃,可以说是鹣鲽情深,老而弥笃。无论是悲哀忧伤还是高兴喜悦,诗人都会想到自己的妻子,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生活如何困顿,诗人爱恋、顾念妻子的心从未动摇。

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身陷长安,当时正值中秋,诗人不禁望月思亲,写下了著名的赠内诗《月夜》,诗中把妻子美化的如此自然,乃杜甫情之深、思之切所致也。杜甫困在长安,经秋历冬,忽又春天,落花飞絮引起他的相思,不禁羡慕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他的《一百五日夜对月》一诗便是抒写这种感情的。在动乱的年代里,杜甫夫妇分离,彼此牵挂,思念是如


此的辛酸和痛苦。杜甫对妻子又爱又敬,生活中始终把妻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看待。每次相隔异地,杜甫都尽量与妻子保持联系,以诗寄情,或说明情况告知归期,以免妻子担心。如:“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述怀》)“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客夜》) 因为战乱频繁的分别,经常是杨氏一人独撑门户,杜甫对妻子的付出心存感激:“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遣兴》)杜甫十分体贴妻子在窘迫的生活中所遭受的诸多苦楚,同时也常常为自己未能尽到为夫的责任而感到深深的愧疚,特别是杜甫漂泊荆湘的最后几年,饱尝了衣食无着和寄人篱下的痛楚。直到诗人去世,出身官宦人家的杨氏从未跟着杜甫享受过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甚至连安定的生活都是一种奢望,这让杜甫深感愧疚,比如在《奉赠射洪李四丈》中杜甫说:“万里须十金,妻孥未相保。又如在《自阆州领妻子都赴蜀山行三首》中说:“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也正是因为这种愧疚,使杜甫晚年更加珍惜自己的妻子与家庭。当他在成都草堂生活稍安定时,有诗云:“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反映了夫妻相依,亲子和谐的画面,表现了夫妻相敬弥笃,稚子可爱之貌,让人感到一种平凡的相守与幸福。又如在《进艇》中说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也可看出杜甫与妻子悠哉相处,和乐融融的欢乐气氛。正是对彼此的爱恋和尊重,使得他们从平凡的生活中流露出不须言喻的深情。 漂泊一生的杜甫,对他的“老妻”充满着无限的爱恋与愧疚,付出了最深沉的挚爱。杨氏跟随杜甫虽然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但是却得到了专一的爱情与人格的充分尊重,从这个方面说,是幸福的。所以,人称老杜不仅是“诗圣”,而且是“情圣” 不但是因为他那关爱万事万物的博大胸怀,也因为他在夫妻情爱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坦荡的君子之风。 二、杜甫对劳动女性的态度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经历了大唐帝国从兴盛到衰败的巨大转折,经历了劳动人民所遭到的巨大痛苦和不幸。这就使他这个“奉儒守官”的世家子,在生活上接近劳动人民,在思想感情上和劳动人民因共患难而同忧乐,再加上他具有民胞物与的人道主义情怀,所以对于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女性,


诗人无不用饱含真情的笔墨记述她们的痛苦与不幸,她们的勤劳与坚贞,她们的情爱与心曲。像《石壕吏》中“从吏夜归”的老妇,“出入无完裙”的儿媳;《新婚别》中与征夫分别的新妇;《垂老别》中与被征去当兵的老伴离别的老妇;《佳人》中被丈夫遗弃的佳人;《负薪行》中悲惨的夔州女等都是这一类女性形象的代表。对这些饱受生活艰辛的女性,杜甫既寄寓了深厚的同情,又赞扬了她们的可贵品格。在杜甫所处的时代,给予下层女性如此关注的诗人是不多见的。

写于肃宗乾元二年的《新婚别》,成功地描写了一位结婚只一天的新娘子在面临离别时的九曲回肠。仇兆鳌解曰:“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暂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望,志之贞且坚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 可以说,杜甫通过“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和“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将其对此女性的无限同情和由衷敬佩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在《佳人》这首诗里,杜甫写了一位在战乱期间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悲哀和不幸命运。诗人以赋的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丧兄之痛和被夫遗弃的痛苦现状,又运用比的手法,通过柏枝和绿竹来形容该女子的自怜自爱、坚贞不屈。只有像杜甫这样有着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的诗人才会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给与如此的同情和赞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r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