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发展》,欢迎阅读!
![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小学生,背景,发展](/static/wddqxz/img/rand/big_56.jpg)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发展
摘要】如今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教育主体,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小学阶段正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学校应该尤其重视这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校园重视度、积极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学;思想品德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愈来愈重视民众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还未成熟,没有形成最终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境界,所以在这一阶段学校务必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思想品德。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素质教育下对教育者提出的教学任务,更是对小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深刻要求。 1.素质教育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共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顺应时代的需求。而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德育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事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给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各级教育部门加大了重视力度和投入资金,这不仅为学校的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和相关资源。德育工作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这一波改革浪潮中备受关注。
2.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关系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首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去提升其他方面的素质。所以说,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德育教育对素质教育还有着很强的支持作用,这在小学生身上的体现更明显。小学生年龄大多分布在6—13岁,属于未成熟儿童,人生经历和知识储备有限,不足以形成对整个社会的认知,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标准,外界的信息能对他们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把握这一黄金核心阶段,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进行完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当学生具备了坚定的政治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的发展中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这对其今后学习、工作乃至生活才能起到更大的帮助和影响,对发挥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也将起到有效的帮助。由此可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3.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举措 3.1突出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首先要从思想层面上确立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明确素质教育的观念: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是学习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学校培养的是全方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都是学校培养计划的一部
分,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只有从根本的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才能保证德育教育的发展有效性。因此,学校要把德育教育提升到日常工作中来,一方面在校园文化的宣传可以对德育方面的内容进行加强,包括广播和校报等大范围的宣传手段;另一方面,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加入思想品德指标,具有高尚品德和思想素质的学生也应该受到表彰,不要一味表扬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3.2 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人;对于学校而言,师资是推动德育教育顺利发展的人才基础。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能在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挖掘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和观点给学生做出表率,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学生的思想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学校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培养兼具道德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首先在师资的选拔上,要有严格的标准和考核,从专业能力和个人品行上都要有严格的限定。然后,制定教师培训与进修计划,鼓励教师不断完善、发展与提升自我,迎合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最后,对教师的薪酬福利方面给予激励,对人才进行引进。
3.3定期组织开展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
德育教学是素质和德行上的教育,它和文化课的教学不同,德育工作的开展更看重实践表现。这就要求学校在结合理论的说服教育基础上,增加更能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教学,通过这些活动来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不理解大道理的含义,但通过参与的形式让他们形成一个模糊的概念和潜意识的认知会更容易让他们接受。为了能够提升学生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修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陪老人聊天,不仅给老年人带来了温暖和问候,也让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还有鼓励学生们在家尽量体恤父母长辈,为自己的家人做一件小事,在加强家庭氛围的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观念。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作现场、校园义卖活动等等,都是很好的活动,不仅能给需要的人带来一些帮助,也让学生养成了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3.4加强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小学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德育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体现在学生的日常各个环节的,这也就代表着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以及效果的取得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各任课老师要在完成科目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挖掘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的内在联系,并适当的给学生以介绍和扩展,形成德育工作的有效渗透。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本内容相对以前有了许多变化,加入了更多现实性的文章和实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挖掘课本中的利用点,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德育观念。比如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会涉及到很多的考核项目,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体能训练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所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老师的鼓励与正确引导下,教育学生要坚持不懈、积极拼博,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另外,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如今多媒体课堂已经普及,通过互联网老师可以找到所需要的资源。在闲暇时间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时政新闻和社会生活等,并鼓励学生多多关注现实生活,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识。 3.5重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最深刻的影响意义,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所以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开展也是至关重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l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