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教育学——孔子的教育公平

2023-01-05 01:3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你不知道的教育学——孔子的教育公平》,欢迎阅读!
孔子,教育学,公平,知道,教育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你不知道的教育学——孔子的教育公平?

教育永远都是社会发展不能忽视的话题,当所有人都在谈论当代教育的变化、寻找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时,我们也应该回过头看看,作为世界上最早谈论教育问题的国家,古代中国对教育现象的阐述和观点。

中国学校教育起源于夏朝,由最开始的官府教育逐步发展到春秋开始出现了质的变化——出现私学,即民间的学校。出现私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其影响因素颇多:金属时代更迭导致生产力飞速发展,进而贵族子弟沉迷物质无心向学;长期战乱致使大量教师(最早的教师是军官)逃亡异乡,为谋生而在他国民间办学;社会阶级发生变化,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使得奴隶开始有了人权,接受教育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等等。而在创立私学这一方面,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教育第一人——孔子。

1.开天辟地般的“有教无类”

说到“有教无类”,很多人会和现代教育的全民化甚至是民主化联系起来。在这个角度上去解释虽谈不上错误,但必须声明的是这是对这一词汇引申义的使用,即“有教无类”的原意并非全民教育

“有教无类”,从字义上来解释,教指教育,类指类别,完整的解释其实是指教育的对象不需要划分类别,具体指贵族和平民不应该差别对待。在孔子之前,教育是贵族的特权,所谓“学在官府,官师合一”说的就是当时教育的现象,甚至接受教育的目的都不是真的为学习知识或者提高自我而单纯是为了显摆家族的地位,这在孔子看来是不合理的。由于年轻时自身也任过官职,而后又周游列国阅历丰富,孔子对教育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因而认为这种不平等的本质是对出身贫贱的过分强调,故主张教育不应该把人分类,无论贵族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这一思想旨在打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教育的垄断性,是孔子教育思想高度的体现,也是孔子伟大的体现。那这一思想和教育全民化及民主化有什关系呢?

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2.孔子与女子

教育全民化指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教育民主化则是在全民化的基础上更强调教育机会均等,两者都是当今全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发展现状或者趋势,教育经历数千年发展的结果,要以此与公元前数百年前的教育思想相提并论或多或少还是有些不合适。抛开历史发展的角度不说,但从思想内核上来比较两者又是否一致呢?如果从孔子本人的观点着手,那么答案是否定的。

在《论语·阳货篇》中,孔子有这么一句经典的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得事先声明的是孔子的这句话至今仍具较大争议。随着当代社会女权主义的发展,有的社会学家说这是孔子歧视女性的证据,甚至说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根本来源,因为这些学者把“女子”二字翻译为女人。然而对于这样的翻译,孔学的学者们表示无法接受,简单地把古语中的词汇用现代汉语去理解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这句话应该联系上文中孔子与其学生子贡的对话来理解,此处“女子”二字通“汝”字,表第二人称,意思是“只有你这样的人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意指子贡这种人和小人一样难以教养。

然而我们其实无需纠结孔子到底有没有侮辱女性,必然可得知的是,孔子认为有些人不好教,甚至从主观意愿上不愿意教,换言之从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孔子也没做到平等对待,谈不及民主化。

3.老夫子究竟在骂谁

那究竟咱们的C位出道儒家大咖那么讨厌的是谁呢?《论语·子路篇》中就有关于小人的记载,也就是著名的“樊迟请学稼”。樊迟是个农夫,向孔子求教如何耕作后被孔子婉拒,然而孔子回头就对自己的学生开始“说教”道,只要好好修养自身,老百姓自然会把吃的送到嘴边,干嘛要会懂如何耕作呢,还在背后说樊迟就是小人。

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fk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