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教育心理学)

2022-10-22 14:38: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教育心理学)》,欢迎阅读!
皮亚杰,教育心理学,道德,阶段,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教育理学考试中,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点,经常考察客观题,需要把阶段、年龄以及特征一一对应,下面给大家去详细介绍一下这块的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他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对偶故事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关于公正、责任欺骗、奖励等道德发展问题,得出了三大研究成果,写成《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在书中,他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由他律到自律来进行发展的,具体分为四个阶段,如下:

第一个阶段是前道德阶段,也叫无道德阶段,对应的年龄是1-2岁,该阶段处于认知发展阶段中的感知运动阶段,行为和生理性的本能的满足有关,没有任何的规则意识,所以,在道德的发展上属于无意识的阶段。这个阶段在考试的过程中很少涉及到,所以,大家简单了解即可,把握住一点,前道德就是无道德观念和意识。

第二个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对应的年龄是2-8岁,之前我们学过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知道2-7岁是前运算阶段,7-11是具体运算阶段,所以,2-8岁是由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他们的思维以表象思维为主,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他们的道德判断是他律的、绝对的规则以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比如,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特别相信老师说的话,会觉得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还有一个特征是考试的常考点,他们在判断行为


好坏的时候,更多看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比如,小A在打扫时打碎了10个玻璃杯,小C偷吃东西时打碎了1个玻璃杯,问处在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认为哪个人犯的错误更大,他们会说小A,因为小A打碎的是10个玻璃杯。

第三个阶段是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对应的年龄是8-111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经具备了可逆性,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也不再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比如,妈妈要求小明打扫房间,小明会要求妈妈也去打扫。另外,这个阶段的儿童能从事情的动机上来判断好坏。

第四个阶段是公正道德阶段,对应的年龄是1112岁以后,这个阶段的儿童出现了利他主义,能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fY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