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阅读老师可以做些什么

2022-08-15 22:16: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课外阅读老师可以做些什么》,欢迎阅读!
课外,老师,可以,什么,学生
学生课外阅读老师可以做些什么

作者:孔令豹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8



孔令豹

(安徽省蚌埠市经济开发区晨光小学,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终身学习早已深入人心。阅读作为学习之母,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基本途径。小学阶段的阅读教育,在培养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单靠课本中数量有限的文章,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也不能够真正做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完成课堂阅读的同时,必须大力倡导学生课外阅读。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却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兴趣;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10-01

一、阅读现状

1.课外阅读兴趣不高。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最好的动力。把阅读当成任务被动阅读,效果是不佳的,也是低效的。看看现在的小学生,课余时间对什么感兴趣呢?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是看动画片,中高年级学生爱玩的是电脑游戏科技的发展,让孩子们与手机、电脑相伴的时间比与课外书相伴的时间长。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也让孩子们想从动画片、电脑游戏中找到快乐。语文课中,教师过度地讲解分析,让课堂变得枯燥,导致耗时多、收效微,也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喜爱程度下降,对阅读的兴趣自然就不高了。

2.课外阅读时间不够。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长,学习的压力大,不得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练习和写作业上。即使孩子手边有些优秀书籍,学生也因作业而无暇顾及。一方面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一方面甚至有的家长在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给孩子增加一些额外的练习。学生需要大量时间写作业,就很少有时间去看课外书了。

3.课外阅读书籍不多。如今手机、电脑中的电子书看起来方便,价格也便宜,逐渐成为人们读书的首选,买书、看书、藏书的人越来越少。另外现在各种传奇、卡通、漫画等书刊也充斥着书籍市场,给学生一种“快餐式”的阅读导向。青少年读物不够丰富,而各类教辅书、习题集却数不胜数。每学期,学生都要买语数外辅导材料,而课外书籍,家长却觉得可有可无。

4.课外阅读习惯没养成。许多学生把看课外书当成空闲消遣,玩玩而已,有时间就看点,没时间就不看。这种“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课外阅读走走停停。而且学生阅读的功利性也较强,家长关注孩子的书本知识掌握多少,能考多少分,忽视了阅读在学生一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缺少有效引导,学生的阅读习惯很难养成。

二、应对策略

实实在在为学生的发展考虑,作为教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1.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改进课堂的教学式,避免拖沓、千篇一律,陷入问答式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容易忽视的不明白的地方花时间,在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


地方下功夫。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阅读的魅力,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

2.创造阅读条件,提供学生阅读时间。①减少学生写作业的时间。教师在改进课堂教学时,可以把必要的作业留在课中完成。学生自己能读明白的地方,多让学生自己阅读,用阅读实践来检验所学的阅读方法。一节课,老师在关键的地方进行指导,就会留有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作业安排要精心设计,讲究精而高效,避免布置重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作业。保证学生有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来安排和选择自己的课外阅读。②安排学生专门阅读的时间。学生一天在校的时间很多,合理安排,总能挤出学生读书的时间。可以在学生晨读、午读时安排学生读课外书。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让学生尽情阅读。从中汲取知识,学习阅读的方法,找寻优秀的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周可以固定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教授阅读方法,营造人人阅读的氛围。学生带来的书籍可以互换阅读交流,互相推荐自己读的好书,共同感受文字的力量。

3.加强阅读指导,坚持课内延伸课外。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法,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指导学生掌握的。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摘抄本上摘录好词佳句,累积说话、写作所需材料。写读书笔记,进行阅读思考,把阅读体验和创造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学生在阅读一篇课文时,总能在课外找到几篇思想内容或体裁、写法与之相近的文章。教师适时地推荐给学生,配合课文阅读,扩大知识面,又巩固以前的阅读方法。比如,学习《盘古开天地》后,可以让学生读读《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其他神话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前,引导学生搜集当时的背景资料,了解周恩来的故事,对于理解课文大有帮助。教师立足课内,延伸课外,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大量阅读中不断受益。

4.做好家长工作,支持孩子课外阅读。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知道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要把目光只盯在孩子的成绩上。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打电话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要求家长在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需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让家长经常陪孩子一起阅读,带孩子到书店读书、买书。有了家长的支持,孩子就会有书可读,有了家长的配合,学生读书兴趣的就得以维持。家长在阅读中与孩子分享读书感受,也加强了与孩子的交流。

5.开展多种活动,形成课外阅读习惯。老师可以开展师生共读、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示、读书征文、读书汇报表演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与大家交流读书体会、阅读心得,共同阅读文质兼美的优秀书籍,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老师多介绍读书经验,向学生推荐好书,不断创造读书的良好氛围。教师还可以开展每月的“读书明星”评选活动,以激励的形式让孩子在阅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老师先扶后放,先引导再自主,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阅读、快乐阅读的习惯。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课外阅读,加上家长的配合,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就会真正感受阅读的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Yn.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