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欢迎阅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则是孩子进校之前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然而,纵观当代家庭教育,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存在着许多误区。认清这些误区,进而走出误区,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是成功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家庭教育的四种误区
经过对部分中学生以及相关资料和研究的调查、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前中学生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四种误区。
误区一:过分的爱
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父母对孩子的爱,尤其伟大、崇高、无私,本无可非议,孩子理应得到父母的爱。在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中,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和尊重,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快乐,从而获得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各种能力的发展,也包括学业成绩的提高。
然而,这种爱应当有度。超过了限度,便成了过分的爱,过分的爱给了孩子便不再是爱,而成了“害”。
有这样一个故事,读后让人久久难以忘怀:人人都背着旅行袋,陆陆续续,兴高采烈地登上游轮。可是有一家人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夫妻二人带着四个孩子,一女三男,都是中学生的样子。女孩是个跛足,而且跛得厉害。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女孩身上背着一个沉重的背包,显然背包里装的是她的日用品。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女孩身后的兄弟个个身强体壮,轻松地背着自己的背包,坦然地跟在后边上船,再看她的父母也丝毫没有帮她的意思。女孩背着大背包,吃力地一瘸一拐地走着,但没有丝毫的埋怨和沮丧,相反,她的脸上流露出的是自信的神情和愉快的微笑。
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如果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那个大背包绝不会被放在这样一个叫人顿生怜悯之心的女孩身上。细想,这就是中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区别:父母是否能让孩子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过分的爱就是溺爱,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会把孩子毒死的。”一位中学生也如是说:“妈妈对我的爱无微不至,可感觉并不舒服。就如同当我想喝一杯苦咖啡时,她非要给我一杯蜂蜜。”
当“爱”成“害”,这是天下父母的莫大悲哀,毕竟孩子的路要靠他们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
误区之二:过高的期望
现代的中学生家长,是在改革开放前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青春献给了“广阔的天地”,学业未尽、理想难成。因此,他们把自己的理想、愿望,通通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越来越高。孩子便成了各自父母的“圆梦者”,成为必须成才的一代。父母不惜代价,不计付出。他们督促着,驱赶着孩子,一旦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闪失,少得几分,“今夜必有暴风雨”,要么拳脚相加,要么讽刺挖苦。用深知父母期望的中学生的话来讲:“回到家里,如同被绳索捆绑着”“如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过高的期望,会使“爱”变得畸形。
误区三:过头的管束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便自以为有权干预孩子的一切。儿时,今天穿什么衣服上学,明年考哪所学校……父母替孩子管理一切,学习、课外阅读、娱乐、书信、衣食住行,甚至来了电话也要问个究竟。
在家庭中,孩子要求平等的权利、独立的人格。然而,一些家长却反其道而行之,用自己过头的管束及随之而来的适当的行为,扼杀了孩子个性的发展,扭曲了孩子的健全人格,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这一误区里,孩子的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的孩子因此缺乏创造力和积极性,甚至是外表坚强,内心却畏畏缩缩。
有个孩子形象地表达了他回家的感觉:“像进了监狱,大铁门、小窗户,没有自由。”还有一个孩子说:“我们的家,爸爸是地雷,妈妈是线儿。”这一误区,管掉了孩子的自尊,束缚了孩子的人格发展,看似一时一事沉默平静,其实孩子为此付出的心理上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误区四:过度的放纵
与过头的管束相反,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父母只知道挣钱养家,稍有时间顾及孩子,也只是问下“最近学习进步了吗?”“零花钱用完了没有?”“有没有和同学打架?”……而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思想、言行、品德、毅力、信心、理想等方面的问题,却置之不顾。也就是说,孩子的一切基本素质的形成没有得到他们的最亲近的人的指引,只能在暗中独自摸索,幸运的从此学会自强自立,不幸的从此掉进深渊。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就像一条小溪、小河,任其自流而不加疏导,便会流淌四溢,甚至危害四方,也就不会有让人羡慕的大江、大海出现。孩子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孩提来到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对于真、善、美,假、丑、恶的分辨能力等于零,他需要父母的正面指导,从而逐渐形成明晰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上四个误区,是较为普遍的家庭教育误区,危害极大。要走出这些误区,
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二、家庭教育中,家长可行的几种方法
1.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影响家庭教育水平提高的首要因素是家长素质,教育观念是家长素质的核心。教育观念决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影响其管教子女的方式、方法。至今,一些旧观念、旧传统仍然残留在部分家长的大脑中,比如家长权威至高无上,孩子毫无发言权,棍棒之下出人才等旧观念严重干扰了家庭教育的发展。
家长应参加家长学校、社区市民学校等的学习培训,还可通过读书看报等途径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以适应新时期家庭教育的需要。
2.适当调整期望值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应当要适当,并根据孩子的进步发展及客观条件的变化作适当调整。家长想要自己的期望得以实现,首先,应立足于孩子的实际;其次,家长应放眼于社会;第三,家长应当充分尊重孩子的志向、特长。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子女的潜能,父母也不至于失望。
3.为孩子减负、松绑
当代孩子的发展遇到了一个较大障碍,就是来自于家庭中的有形无形的压力和束缚。被压和被缚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独立人格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当代家长应当提高认识,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创建民主平等、温馨和平的家庭氛围,形成父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真正当好孩子的监护人、导师和朋友。
4.当好真正的引路人
了解孩子的莫过于父母,最疼爱孩子的也莫过于父母,但是正因为了解,所以孩子的缺点毛病被父母视而不见了,正因为疼爱,所以孩子的不足,坏习惯被父母熟视无睹了。
父母是对孩子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影响甚大的人,也是在生活上、思想上搀扶孩子上路直至真正独立的引路人。孩子的明天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父母的指导。抱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希望广大父母们不吝指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X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