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卧槽泥马”现象》,欢迎阅读!
![现象,马”](/static/wddqxz/img/rand/big_119.jpg)
“卧槽泥马”现象
“卧槽泥马”是什么?一个典故,还是一句成语?其实,它什么都不是,而是网友的一种文化恶搞,是由那句国骂的谐音演绎而来,确切地说,是网友炮制的一颗“网络地雷”。
就是这样一颗地雷,偏偏在2月23日被上海某高校的一位博士不幸踩响,在炸得自己很受伤的同时,也使我们几近崩溃。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博士在为上海某大型报纸传媒解释“跳槽”与“卧槽”时煞有介事地说“卧槽泥马”一词是出自《战国策》。此话一经报道,引来一片哗然。有评论说,一个纯属子虚乌有的“卧槽泥马”将一个博士的独立思考能力打出了原形。
“卧槽泥马”一说现于网络,时间不详,撰者不详。其辞曰:《战国策·楚策四》——伯乐多良马,其有邻亚犁,曾与人言:“我亦善识马,有一骏马,伯乐不及”。人皆疑,欲观之。亚犁恐,乃以草泥置一卧马于槽中。众人视之笑其蠢,皆曰:“此何良驹,卧槽泥马尔。” 但是,翻遍《战国策》,你也找不到这样的典故记载。可惜,这位博士却被这一网络恶搞结实地忽悠了一把。
随着这颗网络地雷的一声巨响,“卧槽泥马”一说顷刻窜红大江南北。在我看来,这位博士的不幸被“雷”,并非是一桩孤立的笑话或事件,它切实反映了当前一种值得深思的网络文化现象,姑且称之为“卧槽泥马”现象。这一现象既反映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泥沙俱下,鱼目混珠,混淆视听等方面的网络生态问题,也反映了网络用户望文生义,主观臆断,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等方面的网络应用问题。而种种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则是用户信息素养的严重缺失。
我们已行进在Web 2.0时代,Web 2.0的最伟大之处在于解放了沉默的大多数,回归了大众的话语权,颠覆了传统的知识权威和权力结构形式,催生了草根智慧的充分涌流,网络用户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更是内容的编辑者和贡献者,每个人的主动和互动成为Web 2.0的灵魂。
在Web 2.0时代,面对波涛汹涌的网络信息海洋,我们很难简单地用网络伦理道德来绑架草根的网络文化表演,惟有依靠我们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能力是指对现象和事物具有独立的、综合的和建设性的评判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质疑、分析、分辨和判断的技巧,是每个人重要的智力资源和信息时代所倚重的素质。信息素养的核心就是以各种信息工具和资源为基础,运用批判性思维实现问题求解、决策和创新的能力。美国教育家Paul说,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最可悲的是“无批判性的人”。遗憾的是,“卧槽泥马”现象却反映不少网络用户成了或正在成为“最可悲的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缺失,你不仅会相信“卧槽泥马”,而且还会相信宋代的陆游是写过《卧春》这样一首古诗:“暗梅幽闻花,卧枝伤恨底,遥闻卧似水,易透达春绿。岸似绿,岸似透绿,岸似透黛绿。”如果你执迷不悟,那就只好让某个网友帮助你用山东方言朗读一遍,达到如下效果:《我蠢》,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要问我是谁,一头大蠢驴。俺是驴,俺是头驴,俺是头呆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