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子宫切除手术健康教育探讨》,欢迎阅读!

子宫切除手术健康教育探讨
现代护理学赋予护理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帮助病人维持生命、减轻痛苦、恢复健康,同时也是帮助病人获得健康知识、预防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妇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是子宫切除术,手术范围包括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部分子宫切除术。切除途径包括腹式子宫切除、阴式子宫切除、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等。需做子宫切除手术的疾病常见于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腺病、子宫脱垂、妊娠及分娩过程中发生子宫破裂、子宫或附件的恶性肿瘤等。子宫切除90%是子宫肌瘤所致。由于子宫是女性特有的器官,手术将给病人带来诸多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病人的手术康复,因此健康教育的实施将对治疗和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1 教育者与对象
(1)健康教育队伍:医生、护士,以护士为主。(2)健康教育对象:患者及家属。
2 健康教育指导的主要内容
2.1 入院时教育指导 介绍科室相关人员、住院须知、医院规章制度等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积极建立遵医行为。
2.2 术前健康教育指导 为使病人了解手术治疗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做好以下教育内容。
2.2.1 解决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问题 绝大多数病人术前会产生焦虑、恐惧情绪,担心术后性功能改变影响夫妻生活,担心形体改变、体力恢复,担心病变为恶性、术后疼痛、切口感染及副损伤和麻醉意外等。以个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生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和有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消除家属的错误认识和顾虑。护士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一对一的接触病人,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感受,根据存在不同性心理问题给予讲解,缓解心理应激,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积极应对手术。
2.2.2 向病人讲解术前准备的意义 术前二日用1∶1000苯扎溴铵做阴道冲洗,每日2次,保持阴道清洁,防止逆行感染。因子宫后与直肠贴近,前与膀胱相邻,为便于暴露手术视野,减轻或防止肠胀气,防止术中发生副损伤,术前1日晚清洁灌肠、术日晨留置导尿。
2.3 术后教育指导
2.3.1 卧位指导 麻醉未清醒病人,护士告知家属并给予病人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是防止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清醒病人去枕平卧6h,以免脑脊液外漏,引起头痛。术后1日,给予半卧位,利于病人腹腔引流,减少毒性物质的吸收;减轻腹部肌张力,减轻切口疼痛;使膈肌下降,肺扩张,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可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
2.3.2 活动指导 根据个体机体情况,嘱病人24h离床活动,促进肠蠕动、肠排气,防止肠粘连。阴式子宫切除卧床。
2.4 出院指导 为了帮助病人了解康复知识,建立 生活信心,恢复正常生活。(1)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多食水果蔬菜和含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阴道残端破裂出血。(2)术后1个月复查,定期检查。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及时就诊。(3)情绪调整。非更年期病人,有卵巢功能,正常分泌性激素,不影响正常生活,克服抑郁情绪。(4)应用激素疗法,向病人详细介绍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副作用,严格按医嘱用药,达到用药目的,提高生活质量。
3 评价
通过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能够调整情绪,了解生殖系统的解剖知识,掌握术后的各项指导内容和出院指导要求,促进了病人的康复和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春林, 张随学.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http://www.ccclw.cn/yxyy/main/index.php.2011(04)
[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
[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http://www.yixue68.com/xyfm/class/. 2010(10)
[4] 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http://www.jiaoyu68.com/chuanmei/class/.2010(02)
[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01)
[6] 欧阳振波,张随学,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 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
[7] 吴龙,周义军,高劲松,孙建永,李玉飞,马俊,金科. 女性盆腔的MRI三维重建[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http://www.yixue58.com/qikan/class/. 2009(12)
[8] 张绍祥. 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http://www.baokan8.com/.2009(01)
[9] 高成杰, 张随学,裴强,徐达传.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1)
[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2005(03)
[11] 续靖宁,邓晓红.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 右江医学. 2009(02)
[12] 刘增佑,朱艳宾,王淼,崔艳双, 张随学,胡群英.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1)
[13] 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 血清钙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J]. 河北医药. http://www.xtd-gmw.cn/news/class/.2010(24)
[14] 林丽珍,杨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11)
[15] 狄海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对胎儿的影响[J]. 临床医学. 2011(09)
[16] 张随学,杨彦,杨伟文.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http://www.jiaoyu58.com/news/class/. 2007(09)
[17] 马丽,叶新红,张文静. 311例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
[18] 冯妍,刘蒙娜,赵兰娣. 褪黑素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8)
[19] 易媛媛,其木格, 张随学. 1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02)
[20] 杨宏兰. 非洲妇产科的特点和临床工作体会[J]. 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8(0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R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