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分析

2023-01-18 07:1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分析》,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现状,小学,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分析

摘要:幼儿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一个孩子的身心成长有很大影响。我国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如何有效提升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发展,这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本文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各种表现及形成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措施

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但是由于受到我国教育现状的影响以及满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渴望,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越来越倾向小学化。很多幼儿园在可曾设置上注重识字、算术,很多一年级的知识早早的出现在幼儿园课堂中,很多父母还怕孩子落后于他人,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培训班,使孩子幼儿时代受到各方面的约束,不利于儿童心理发育。为了孩子能够自由快乐的成长,幼儿教育必须制止小学化发展趋势,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及原因 1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首先是教学内容小学化,幼儿教育内容单一片面,过早接触小学知识,现在很多幼儿园在大班尤其是学前班安排较多的小学知识的课程,拼音、识字、算术早早的出现在幼儿教育中,这些课程都是小学一二年纪才涉及到的知识,幼儿教师提前教授并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提前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模式。其次组织形式小学化,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为班级集体授课方式为主,幼儿园的课堂虽然也是集体授课,但是座位排列不应只局限于一种方式。很多幼儿园还要求孩子上课时手背后、认真听讲,这样统一的要求限制了幼儿的活动。再次是教学方法的小学化,很多幼儿园不注重对幼儿智力、想象力的开发,限制了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主要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忽视激起幼儿求知欲的情境创设和幼儿的天性,不重视游戏幼儿教学中的地位。最后是评价指标小学化,很多家长都急切的想看到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的变化,学会了多少知识,这些需求成了各个幼儿教育水平的指标。 2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首先是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我国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接




受好的教育,有个好的将来,因此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接受各种教育,让孩子过早的接受小学才接触的知识。再次,幼儿园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而采取小学教育模式,教育在我国的重视程度推动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发展,在公立幼儿园无法满足正常入学需求的情况下,各种私立幼儿园不断兴起,为了争夺生源,各幼儿园就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改变幼儿园应有的管理模式,用小学化的教育吸引家长给孩子报名。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于孩子身心的发展有着巨大危害,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学习的形式,单调的学习灭杀了幼儿的天性,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坐下来学习的方式也不利于幼儿身体发育。过早的小学教育超出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长期在压制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对于幼儿人格的发展带来很大危害,也会导致孩子过早的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及时纠正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 1、提高幼师综合素质

幼儿每天面对时间最长的就是幼师,因此幼师的言行和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幼师看重知识理论教育,那他的教育就会倾向小学化,因此加强幼儿教師素质和职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目前幼儿教师专业毕业生很难满足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在我国幼师队伍中就有很多非专业人士通过自考拿到幼儿教师资格证,相对来说,这类教师比较缺乏经验,这就需要加强幼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来提高幼师教学能力,用科学的方法安排幼儿教学活动,主动在教学中进行游戏互动,设计真正能够适合幼儿课程。这也要求幼儿教育机构给幼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让教师接触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2、改变家长教育理念

现在很多四五岁的孩子都会认字算术,背诵很多唐诗宋词,这是因为家长认为理论识非常重要,越早学习越好,幼儿园安排孩子学习这些知识,家长也认为孩子学会这些才能聪明伶俐的表现,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而忽视了孩子自己生活能力的提高,很多四五岁的孩子还要家长给穿衣服喂饭,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这种理念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非常不利,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个性和兴趣的关键阶段,过多知识的传授剥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自由。 3、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IY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