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心理学--家庭教养方式对孩童心理的影响分析》,欢迎阅读!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童的心理影响分析
摘要:有句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由此可知在人的一生之中儿童时期的发展十
分重要,而家庭作为孩子们所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场所也是孩子们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教养所起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下所成长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性格也是千差万别的,本文将对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对孩童所产生的心理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家庭教养 儿童心理 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
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于学期儿童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为父母的温暖和父母的控制。按照这两个方面的不同组合情况,可以将不同的家庭教育情景加以分类,同时也构成了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父母在教育他们的子女是在几个反面会有显著的差异:父母的情感表达、父母管教子女的方法、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方式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成熟期待。根据以上四个维度的不同组合,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归纳了三种最常见的三种家庭教养方式,分别是专制型、放任型以及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
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家长会对儿童提出许多严格的限制,制定种种规定期望儿童能够绝对服从却极少向儿童解释为何要遵守有关的规定和要求。在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父母的话就是法律就是圣旨,子女不得有任何违背,否则他们便将受到惩罚。父母往往与孩子之间交流不多并对孩子有较高的成熟期望。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甚至是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这样的孩子在童年就被剥夺了快乐的权利,被父母打磨了个性与创造性,长大之后往往是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斯守父母身边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
与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相反,采用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儿童采取一种温情但极为宽松的方式,一般对儿童提出极少的要求,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对儿童的活动极少进行监督、指导和约束。在这一类型中,按照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又分为两种倾向。一是溺爱式的放任,即家长对儿童有求必应,尽可能甚至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去满足儿童的所有要求和期望。在现在的中国,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条件的日渐改善,这一类家庭家养方式变得最为常见。但是这样成长的孩子会养成过分依赖父母的习惯,一旦离开父母,则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形成儿童退缩行为。同时过度保护还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情绪问题等。
另一种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则是一种对儿童完全不负责任的放任,表现为对儿童的言行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孩子对父母有任何的要求都不予理睬,父母既不
关心孩子的学习也不关心孩子的生活。这类父母存在着典型的角色问题,他们或性格内向或缺乏权威意识和责任感或社交能力差。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学业。根据研究,行为越轨的大多数儿童与这类父母有关, 都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管教放松或过严或前后不一致、父母对孩子缺乏感情、听任自由活动而不予指导和约束、家庭缺乏亲密性等。
最后一种家庭教养方式称为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也可称为民主性家庭教养方式。采取这种方式的父母对儿童即提出适当的要求和限制,又给予儿童一定的自由。他们会与孩子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出合理的解说,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儿童持有尊重,注重对儿童的引导、解释和交流。调查发现,学业不良儿童的父母中更多的是使用专制及放任的教养方式,而正常儿童,特别是优秀学生的父母,更多的是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民主教养不等于什么事情都是协商,有民主还要有集中,孩子由于知识经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看问题不会深刻与全面,所以对有些重大问题要由家庭全体成员来讨论,父母可以事先统一口径,要求少数服从多数,让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可以这样认为,与民主型父母对应的是性格积极、友好的幼儿。
不同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心理性格千差万别,但是,哪一种方式最好呢?对此,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至今的研究都没有发现或证实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发展结果之间存在简单的因果关系。有的家庭一直采用同一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尽可能一视同仁,但孩子们长大以后却还是会有许多不同;有些使用不同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的发展结果却惊人的相似。
因此对于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毕竟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质,不能将他们套入一个固定的模式。不过,无论哪一种教育方式,要教养出一个好孩子——热情开朗却不任性,有主见而不顽固,这几个方面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却是一定要遵守的: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必定是坚强乐观,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积极开朗,富于激情的好孩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