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历史复习学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2023-05-07 05:0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岳麓版必修一历史复习学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欢迎阅读!
岳麓,中央集权,必修,中国,单元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第一单元复习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阻碍了思想、科技文化的进步。

二、重点点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思想控制

焚书坑儒、法治、 书同文

监察制





军功授爵制(标准:军功);

选官制

经济控制

战国 提出 秦国 出现

秦朝皇帝制 正式三公九卿确立

【内容要求】

1.结合基础知识和重点点拨,识记并理解重要知识点。

2.通过达标训练,查缺补漏,在提升答题能力的同时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深化拓展了解皇权强化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皇权演变的趋势。

郡县制

郡县制

【达标训练】

一、基础巩固——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以后的政治制度 1.先秦——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朝代 西周

“内外服制度”;弥漫神权色彩。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度特点

“封邦建国”,拱卫王室。(内容和作用略)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目的/内容/作用略) 即“周礼”,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维护分封制宗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制度

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传子制度

御史大夫 军功授爵制 《秦律》 (标准:军功)

衡等

(标准:品德—孝廉) 九品中正制

官营

西汉 中朝 初:郡国并行制 大一统; 刺史制,巩固 削弱相权 武帝:推恩令,罢…独…;定型 解决王国问题 君权神授; 察地方 东汉 隋唐 三省六部完善 制,分割

相权 北宋 二府三司加强 一省制,元朝 只设行中发展 书省;设

宣政院 废丞相,明朝 强化 部;《大

明律》

州郡县制





封驳 谏院 设通判 御史台 厂卫、都察给事中;察使司 中;地方设按察使司

后期设节度使 隋:州县制 科举制 唐:道州县制 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 实行行省制、台司、宣慰司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

科举制 (标准:才学)

和飞钱

科举制 元初废除,后期恢复

制钱谷

1)我国早期政治制度以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为主体,以宗法制为核心。 2)血缘关系与政治制度紧密结合。(3)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4)—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5)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6)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秦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概念 维护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的一系列机构、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1经济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力的政府维护统一和安定,保证生产 成因 2政治根源:大统一趋势;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3)思想基础:法家的中央

集权和“法治”思想。(4)自然条件:中国独特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方听命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于皇帝,皇权至上。

特点 两大矛盾: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两个趋势:地方权力不断

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以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理学、心学废行省,设布政相继占统治使司制(三司) 地位;八股

取士

理学、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文字



八股取士

经济立法

清朝沿用明朝 空前内阁、六实行行省制 强化 部,增设

军机处

权,加强君权,君权渐强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强化对地监视;加强对边



八股取士

发展 积极:明朝以前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1)与小农经济相适应,有利于维护国家

趋势:评价 统一和社会稳定。(2)有利于集中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

集权经济建设。 3)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

逐渐消极:明清以后阻碍经济文化发展(1)阻碍了民主政治发展,容易导致暴政、腐败。

1 / 3

渐趋客观性、学性;操作性渐强;范围渐扩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加强 疆地区的管理 三、练习探究

1.“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2.(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D.君主专制的加强

3.2021高考山东文综卷)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史书记载,唐太宗正在把玩一只名贵的鸟,突然看到大臣魏征走过来,他赶紧把鸟藏在袖子里。魏征故意长时间和皇帝交谈,最后鸟给闷死了。这件事的结果体现了唐朝的制度功能。这制度应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谏议制 5.B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A】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

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在加强中央集权集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试归纳这些矛盾和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3)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历史发展趋势? 四、深化拓展

答案:BDC DCD

1中央的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问题;官吏选拔制度问题。

2.周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3.趋势:皇权逐渐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最高统治者权力日益膨胀;而相权从辅佐到被排斥,再到日益削弱。

随堂检测:(满分30分,时间10分钟)

一、选择题(总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2.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4.B】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5.A】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Ew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