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2024-01-17 18:3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欢迎阅读!
语学习,英汉,迁移,对比,对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作者:冯保玲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2年第12

学习第二语言是与学习第一语言很不一样的学习任务。其基本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新语言的特点本身带来的必不可少的困难,而主要是由于第一语言习惯造成的特殊定势。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必然现象,这种迁移并不是总对外语学习生必然的干扰作用。学习者在努力向本族语人那样掌握和理解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时,他们总是把他们自己语言和文化形式和意义以及形式和意义的分布迁移到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去。从英汉对比翻译的角度,分析了语言迁移,从而探讨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英汉对比翻译迁移外学习影响一、迁移的定义及分类语言迁移,长期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及外语教师所探讨的非常重要的课题。今天,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并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理论。语言迁移的概念是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在他的著作《跨文化言学》(LinguisticsAcross Cultures)(1957)中提出来的,这一著作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里曾经产生过极大的影响。Lado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经常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Lado1957的对比分析假说认为,学习者的母语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障碍,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与其可能导致的困难之间成正比,即差异=难度。差异越大,难度就越大。也就是说,两种语言结构特征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两种语言的差异导致负迁移。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和学生的错误。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来自第一语言(母语)的干扰。因此,教师如果把目的语和学生的母语体系进行比较,以预测两种语言的差异所造成的学习中的难点,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预测来决定外语课程和教材中哪些项目应进行特殊处理,并采用强化手段突出这些难点和重点,从而在教学中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建立有效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克服母语的干扰并尽力形成新的习惯。迁移也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早期仅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的学习的影响,现在一般认为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条件之一。将来学习依赖于过去的学习James Sawrey & Charles Telford1981)。假如一切学习都要从头开始,这实际将使学习成为不可能。Ausubel等(AusubelNovak& Hanesian1981)认为,不可能设想会有不受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影响的任何学习。迁移可以是学习者意识到的,甚至有意识进行的,但学习者并不常常意识到它的发生。学习的迁移是多方面的,不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方法、原理、态度等都可以迁移。按发生的方向,迁移可区分为顺向迁移和负向迁移。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续迁移的影响。按照产生的结果,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作用,促进新的知识技能的形成。例如,先学会了俄语的名词性、数、格概念,后来学习德语名词的性、数、格概念时就容易得多。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消极作用,影响新的知识或技能的形成。习惯了汉语的语调节奏将会影响掌握英语的语调节奏,甚至一辈子也学不像。在外语学习中,迁移发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文化等各个层次上。迁移的结果如果在中介语中固定下来则形成僵化。迁移的发生除了语言因素以外,还有非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又可以区分出个人因素,如心理、文化水平、学能、年龄以及社会因素,如教学、环境、民族心理特征等。二、翻译中母语与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的对应关系学习者在学习一门外语时,要在目的语中找出与母语相对应的语言项目。这时学生面临着三种可能性。 1)零选择。一种语言中有,另一种语言中没有。(2)非强制选择。学习者可以在不止一种规则或范畴中作出选择,就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例如,学习可在the girl who is in the living roomthe girl in the living room中选择其一。 3)强制选择。学习者必须在一定条件下选择,该规则或范畴才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如在英语中,专有名词前一般要选择零冠词。难度层级建立在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上。对应关系分成两种类型:结构对应和功能对应/语义对应。Stockwell等把难度层级从最难到最易分成五个难度级。 1)本族语中无对应。本级又分成两类。一类叫分裂split),即本族语一种语言形式与目的语一种以上的语言形式相对应。例如在汉语中,我们用煤气做饭中的相当于英语“We cook with gas.”中的“with”这些盘子是用手画的中的相当英语“These plates are painted by hand.”中的“by”请用铅笔在这份文件上签字中的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 sign this paper in pencil.”中的“in”。汉语用了一个字,英语则分别用了withbyin。另外一类全新new)。例如英语有冠词,汉语没有冠词。 2)功能对应/语义对应,结构不对应。例如汉语用偏正结构形容名词,英语则用定语从句。它们的功能相同,但结构不同。3)目的语中无对应。例如,汉语主谓谓语句,英语则没有。我国语法届一般认为这棵树叶子大是主谓谓语句。该句的主语是这棵树,谓语是叶子大,而叶子大又分成主语叶子和谓语。现代英语没有这种句型,只能说“This tree has large leaves.”三、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根据语言学家Takahashi调查,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功能对应形式更难。例如,日本人在用英语表示请求时,认为日语的敬体动词itadaku和敬体助动词deshoo英语wouldcould表示同样的礼貌值,因此把它们等同起来。这种等同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僵化,影响到他们掌握其他形式上不同但是功能相同的表达方式。英美人在表达请求时,除了使用wouldcould之外,还常使用包孕句把句子的结构弄得比较复杂。例如,I wonder if I could borrow your notes just for today.这是一种非规约的用法,其功能与“Could I borrow your notes”一样,但是日本人不太掌握这一非规约用法。Takahashi由此得出结论,学习者不论外语水平高低,在同样程度上依靠第一语言的言语行为规约或第二语言行为的实现策略。学习者对第二语言使用环境的了解程度是决定语用迁移的关键因素。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遵循一定的规律,也因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第一语言、不同的习得环境和习得阶段有其独特的表现。但无论如何,母语在外语习得过程中不应被视作障碍。而要实现这个,还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外语教学践中做很多工作,这会促进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及翻译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远.对比分析与错误解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陈朝晖,施华珍.论母语迁移在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各阶段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8.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5]曾萍.文化的障碍: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J].外语教学1999,(2.

[6]Odlin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C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