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摘抄读书笔记

2023-03-07 16:4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通史摘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通史,摘抄,中国,笔记,读书
中国通史摘抄读书笔记

中国通史摘抄读书笔记 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在1960年出版,1978年修正再版。这本书在台湾出版的中国通史之中,是大家公认为很好的一部作品。现在这本书也要出大陆版了。傅先生在1984年故去,至今也有二十多年,墓木已拱。此书,虽然旧了一些,但也反映了台湾前面三分之一岁月的学术水平,也许,在大陆上长久是“一家之言”的学术天地中,这本书也呈现了实证史学的风格,让读者看到另一类的学术风格

“中国通史”这种体裁,是中国近代史学史第一阶段就出现的叙述历史方法。1905年,清朝改变学制,许多中学和高小都需要读历史课。当时的课本,不论什么科目,普遍受到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新式教育的影响。历史课也不例外,因此,当时第一批出现的历史教科书,都带着日本学者那珂通世和桑原骘藏所写的东洋史的影响。主要的特色是将西欧历史的中古近代三分法,带入了中国史。这一时期的断代,毋宁是削足适履,将不同的历史发展放在一个模子里硬套,和后来唯物史观的五段论,犯了同样的毛病。

稍后一个时期,尘埃逐渐落定,学者们回到了中国的史学传统,编纂中国通史。柳贻征和吕思勉这些国学大家,从《资治通鉴》和《通志》《通典》《文献通考》这些所谓的“九通”中汲取材料纂为通史。这一类的著作史料丰富,但


是常常不带入自己的史观。章太炎和;梁启超都曾经发过誓愿,要纂著有自己史观的通史,可是,都没有如愿完成。

其实,中国的通史传统,早在春秋和三传的时代就是编年的通史。司马迁的《史记》更是创新体例的通史。断代史的《汉书》反而是《史记》之后按照时代叙述的历史。上面所说的《通鉴》是编年的通史,三通九通是专题的通史。中国的学术传统,经史互补,以史证经,以经论史。所以,宋明的书院都有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课程《史记》《通鉴》等书,其为通史,也是既为修身也为经世致用。读史的目的实在求知之上,更加一层深层的意义,世家可以藉此发舒自己坚持的人生价值。中国通史中,钱穆的《国史大纲》长久为大家喜好,就是因为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在通史中灌注了国族主义。

1930年代以后,中国的史学,有了实证主义的传统,也有了如同西方史学最常见的专题论文,刊登于学术刊物,在一个一个专题内,用严谨的考证和编排,解决历史上的一些课题。这种实证史学的作品,一个一个解决问题,累积而为可信的历史叙述,不是上面所讲的几类中国通史可以比拟的。傅乐成先生是傅斯年先生的侄子,和他的堂兄傅乐焕、堂妹傅乐淑,都追随着梦真先生的实证史学,三人对于外族和中文化交流的研究各有所长。傅乐成先生在台湾大学任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BX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