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

2023-02-04 14:41: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政治论文》,欢迎阅读!
政治,论文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哲学思考

——从社科方法之“分类法”来看

摘要分类是重要的一种科学思维的方法。现代汉语词类划分主要有三派观点:按照概括意义划分;按照语法功能划分;按照表述功能划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概括意义划分出来的类之间零散而不能展现关系,按照语法功能划分还是从下往上的概括,类的总数同样难以确定,郭锐找到的词语最抽象的职务是表述功能,按着表述功能从大到小划分词类,建立了一个现代汉语词类参照系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类;哲学;逻辑学;分类法

引言



世界上的事物和其他事物处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要认识事物的规律,就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分类是深入研究对象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不论是万科之母的哲学还是其他的学科都要用到分类的方法。对汉语的深入研究离不开对词语的分类。而现代汉语词类划分一直是汉语语法上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从十九世纪末的马氏文通的分类一直到现在,学者们还在不断地争论。主要的观点有三派:从概念意义的角度划分;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划分;从表述功能的角度划分词类。因为词类是语法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就不得不划分词类,所以,从纷繁复杂的争论中理出个头绪来很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适时的退后,与所研究的对象拉开距离,以便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上来省查问题。因此本文尝试吸取哲学、逻辑学的关于分类的思想来考察现代汉语词类划分这三派观点。



一、按概括意义划分词类

王力、吕叔湘先生都是按照概括意义划分词类,吕叔湘把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王力先生多了数词一类。名词就是表示事物,动词表示动作和行为,形容词表示性质,数词表示数目。亚里士多德也曾经根据词语划分出了一些范畴。在《范畴篇》中,他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从说话使用的一些词中,找到了“实体、属性、时间······等十个范畴,后来又发现不够,又加了五个,康德在提出自己的范畴表时说道:“这一划分是系统的从一个共同的原则中······产生出来的,而不是漫游式的由于一次碰运气地从事寻求纯粹概念的活动而产生的,这样寻求到的纯粹概念永远也不能确定其数目,因为它仅仅靠归纳法来完备化,而不去考虑,我们以这种方式是永远也看不出究竟为什么是这些而不是那些概念寓于纯粹知性中的。寻求这些基本概念曾经是亚里士多德所接触到的一件值得一个目光锐利的学



者去做的事。根据康德的观点,再来看按照概括意义划分词类,比如还可以概括出:颜色词、抽象事物词······类的总数很难确定,而且彼此之间关系离散,不能显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从下往上归纳的一条道路。





二、按语法功能划分词类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现代自然科学必须从哲学那里采纳运动不灭的原理;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5页。






它没有这个原理就不能继续存在。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的彼此相属和相互转化的运动



式的,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

前一句就是说整个自然界,从最大的东西到最小的东西,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第二句话很有启发性,科学就是分析运动规律的,虽然语言和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有很大的差异,但可以看出,词语在一个语言系统中也是既变又不变的,对词语的划类也应当反映出词语的运动的规律以及反映不同词语的运动之间的关系。黎锦熙先生首先提出了从“句本位”角度研究词类,也就是把词语放到它自然存在的句子系统中去,在这个系统中考察它的地位,“先就句子的发展,娴习词类在句中各部分的种种位置和职权,然后继续地研究词类的细目”

此种方法就不像按概括意义划分词类,都没有把词语放到它所存在的环境——句子中,而是把它们抽离出来,从意义上概括。语法功能就是做主、谓、宾、定、状、补等句法成分的能力,和词语与词语组合的能力,也就是具体的分布。比如名词的语法特点是:可以受数量词修饰;不受副词修饰。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从语法功能中概括,但是谁也不能穷尽语法功能,不能穷尽这是个普遍的问题。持这种方法的人都没有就丰富的实际语料进行归纳,是拿一部分就归纳。还有就是这种方法,也是从下往上的一条道路,从语法特点概括,其实没有什么规则,不能说明为什么选取这些特点而不选择另外一些特点。而且总不免是心中现有了一些分类,然后又找分布特征。这就不是面对所有词语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出来的,这样就有点在循环论证。

康德正是看到经验性归纳不具有严格的普遍性,提出了有些判断不是从经验得来的,依赖经验,他说:“很可能,甚至我们的经验知识,也是由我们通过印象所接受的东西和我们固有的知识能力(感官印象只是诱因)从自己本身中拿来的东西的一个复合物。(关键是康德如何知道我们有些知识一定是完全必然和严格普遍的呢?如果不是他相信这一点,他就不会去想在经验之外我们的知识从哪里来的)康德走的是一条从上往下的道路,就是为了避免这种问题。不过,费希特认为康德的十二个范畴其实可以从一个原则推出来,这个原则就自我。从我推出一切,我是最高范畴,它包括一切,这才成体系,而不是碰上的。黑格尔表扬费希特已经意识到要推演范畴,不过黑格尔认为应该从“存在”出发。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对自然科学的分类也体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他说一个体系里最抽象的东西是最初的东西,每个领域里真实的东西都是最后的东西。划分出大类,再依次划分出小类。根据分布特征划分词类,找到的最抽象的分布就是句法成分了,但实际上这还不是最抽象的。郭锐批判了根据分布特征划分词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表述功能划分词类,他认为表述功能才是最后最抽象的东西。





三、按照表述功能划分词类



郭锐的表述功能就是词语本身具有的指称、陈述、修饰这样的性质。表述功能是否相同是根据分布相容度的计算得出的,比如说名词能出现于主语位置,名词也能出现于宾语位置,这两个位置上的词可以互相进入对方的位置,这就是分布相容度高,是相同的表述功能,指称、陈述、修饰每一个都对应两个句法成分,所以比句法成分更概括。从中可以看出郭锐的表述功能实际就是对分布的一种再组织,是分布背后的东西,是他找到的最后的最抽象东西,按照黎锦熙先生的思路,就是词语在句子中最上层最抽象的职务。实词有三个表述功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页。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0页。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BV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