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必背18条口诀(气虚证、阴虚证、亡阳证等表现)

2022-12-26 02:5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诊断学必背18条口诀(气虚证、阴虚证、亡阳证等表现)》,欢迎阅读!
虚证,诊断学,口诀,中医,表现
1、气虚证——少气懒言,声低气短,神疲乏力,或有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脉虚等。 2、气陷证——气虚证+内脏下垂。 3、气滞证——胀闷、疼痛。

4、气逆证——肺气上逆:咳嗽、喘息。 胃气上逆:呃逆、嗳气、恶心、呕吐。

肝气上逆:头痛、眩晕、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甚则咯血、吐血)

5、血虚证——(淡白+虚弱)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或经闭,舌质淡,脉细无力。

6、血瘀证——①疼痛:刺痛,固定痛,拒按,夜间加重。

②肿块:在体表,呈青紫色包块;在腹内,可触及较坚硬而推之不移的肿块。 ③出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妇女可见经闭,或为血崩、漏下。

④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部青筋显露,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

⑤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曲张,或舌边有青紫色条状线。 ⑥脉象多细涩,或结代。

7、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8、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脉弦。

9、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痛,苔薄白,脉浮紧。

10、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11、寒湿证——胸闷呕恶,头身困重,苔白腻,脉濡缓。 12、湿热证——胸闷呕恶,头身困重,苔黄腻,脉濡数。


13、实热证——高热,面赤,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

14、实寒证——形寒肢冷,口淡不渴,脘腹冷痛,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苔白,脉迟。

15、阴虚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16、阳虚证—— (神疲乏力,气短,)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口淡不渴,自汗,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17、亡阴证——汗热而粘,身灼肢温,恶热,烦渴,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脉细数疾而按之无力。

18、亡阳证——冷汗淋漓,神情淡漠,身凉肢厥,息微面白,脉微欲绝。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AO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