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智慧

2023-01-21 02:4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教育教学智慧》,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智慧
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Blog(博客)作为一种新兴产物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它是网络时代人们利用计算机发表个人见解,和朋友交流心得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写进博客,利用博客和更多的教师交流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案例,达到资源共享。实践证明,教学笔与博客是教学智慧积淀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信息时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源泉。 关键字:随笔 博客

每一位教师都企盼自己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喜欢、能受益。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而且有的领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需要教师能够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记录下来形成随笔,通过随笔总结教训,如果能够将随笔上传到博客中,就能同更多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所以,我觉得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要做到: 一、勤写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能够真实地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人与事,将有些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将我们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思想火花积累下来。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其特点就在一个“随”字——随时将看到的现象,所产生的想法、问题记录下来,日久天长,就会养成随见随写,随想随写的习惯,但“随”字不是“随便”,而要能从“随”中看到不俗,要有个性见解,要写出某种“有意思”的东西。 1教学随笔的内容。:①写成功的经验。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将这些有价值的经验和收获记下来,不但自己受用,也可以给别人启发。②写失败的启发。每一个人都会有知识上的盲点,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不足教师将它记下来,总结教训,在下次教学中自然能扬长避短。③写教育偶得。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结果,记下所思,所得,会发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④写学习所悟。平时,我们在阅读书报时,常有所感、有所悟,可以以随笔形式把它记下来。⑤写解读心得。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随笔,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这样才能把别人的教学验融进自己以后的教学中。⑥写他人所需。同行的疑虑、困惑、难题„„一切他人发自内心的“呼救”,都需要我们去“救援”,笔者从自身的受益中,深感“救援”要及时、真诚、要有启迪,远水要解近渴。

2教学随笔的写作要求。写教学随笔的关键点在于:①抓住要害,能给人以深刻启迪。从一个事例看整个教学,通过这个事例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②主题新颖。题目宜小,内容易精,语言易简,也就是你能抓住人“眼球”,其所思,所想,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更能引起共鸣。③具体生动。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并指出其优点和症结所在,使读者既能看懂,又能学会用。④结构多样。教学随笔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不拘一格写随笔最好,但要突出一个“真”字,真实的想法、见解,真实的实例,真实的过程„„只要是真心话,求真知就行。⑤反馈及时。及时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在博客中交流,看看同行是否赞同,或有什么修改意见,使自己的结论或见解更准确。 二、建好教学博客


如果说随笔教学智慧的积淀,那么博客则是这种智慧的延续。教师将随笔进博客,和更多的教师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成了教师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建立博客站点,博客群,小组博客的虚拟研究平台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成果、想法和感受,使更多的老师少走弯路;博客既可以请别人为自己指点迷津,又可以为别人提供帮助,让有共同兴趣的科学教师成为了朋友。 教学博客作为一种新表达、交流方式,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凸现了网络的知识价值,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更让教学互联网发展步入更高的阶段。因此,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最新依托。拥有自己的博客,在当今时代也成为每一位科学教师的首要选择。 三、及时的查看其他教师的反馈

在我的教学博客中,我曾上传过这样的一篇随笔

最近,看了一则小故事:出于鹰的天性,鹰的巢都建在悬崖边一块突出的岩石上,下面一无所有,只有空气可以支撑雏鹰们的翅膀。为了能让小鹰学会飞翔,鹰妈妈每一次都把孩子哄到巢的边缘,把她的孩子们推下悬崖,她能感觉到孩子们对自己催促的抵触,她的心在矛盾中颤抖,“为什么飞翔的快乐必须从跌落的恐惧开始?”这个永恒的问题,她始终找不到答案。她只能一个又一个,让它的孩子们在跌落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翅膀,展翅飞翔,否则他们的生命将毫无意义。鹰妈妈的勇气产生于与生俱来的智慧。老鹰的大脑和人类无法相比,没有什么理论和理念的指导,这种行为顶多是一种本能吧!正是这种本能才使它们能在残忍的自然选择中生存。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如果没有老鹰的“狠心”,就绝不会有小鹰的飞翔,这是再浅显不过的因果关系。充满智慧的人类为什么不能用这种“因果关系”,来培育我们的孩子呢?传统的教育式,老师只是一味的填鸭式灌输,孩子们只要轻轻的张开自己的嘴就可以了。所以,来点仿生学,学学老鹰的“狠心”也许更为有益。

这篇随笔,是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个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而引出的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的一些思考,我将自己的一些感悟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上传到博客中和其他教师分享。但是这篇随笔上传后不久,就有很多老师,反馈说随笔突现了很多教师写随笔的一些弊端:

1.过于空洞。没有真实地记录具体的人和事,没有参考性,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2.没有主题。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不能抓住人“眼球”,引起共鸣。 3.没有详细的记录发生的时间及人和事,使读者很茫然,不能学以致用。 随笔是一个好的习惯,将随笔写进博客是这种好习惯的延伸。但是在随笔我们应真实的记录下一些教学经验,看法及心得;既有成功的欣喜,也可以有失败的教训,认识上的不足或教学中的困惑,这种积累让大家知道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哪里该做,哪里不该做。

苏霍姆林斯基在《我怎样写教育日记》中写到:“凡是引起你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薄里。积累事实,善于从集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然而,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更需要从“共性”中提炼出“个性”的东西——这是一种行为理念,有了这种理念,就有了“魂”,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产生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AM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