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们的阅读到底缺少了什么》,欢迎阅读!
![缺少,到底,孩子,什么,阅读](/static/wddqxz/img/rand/big_38.jpg)
孩子们的阅读到底缺少了什么?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三章《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有感
辛兴小学 林增秀
经常看到女儿坐在沙发上,手捧一本课外书,即便是吸引眼球的电视,有时候也阻止不了她看书的兴趣。看着她一会嘿嘿偷笑,一会哈哈大笑,甚至还对我这个文学素养不高的老妈提各种各样的课外知识,我幸福之余想的更多的是:如果我班里的孩子都像她一样对阅读这么情有独钟该多好啊!当了十几年的语文老师,天天在倡导孩子们读书,每周都按要求开展好阅读课,但从开学以来每每去阅览室的阅读效果却不尽人意。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手捧课外读物,却东张西望,这到底缺少了什么呢?
今天读了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才发现,缺少的这样东西既不是开好阅读课,也不是检查读书笔记等能解决的。我们缺少的是最基本的——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而不是“因为这本书在书单上,老师要我们读。”“测验会考到这本书。”“我们必须看这本书,考试才能过关。”自从新课改以来,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的语文老师们却忽略了这个最基本的教学策略。一提到这个兴趣,也是让我们每一个农村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事。据我这十几年的了解,班里有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家长微乎其微,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他们都说没想过这个问题。有那么几个,也是在开家长会时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倡导,他们才有一点点的意识,能舍得花钱给孩子买几本课外读物。他们多数家长认为语文还不好学,会写生字,会背课文就行了。这种愚昧的想法应该说是孩子们没有阅读习惯的最直接原因,想想就为我们农村出生的孩子感到惋惜。今天看了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也证实了这一点——大人的引导是多么重要。谈到大人的指导,我不得不说说我们的老师们。想想我们这些有文化,有思想的老师们,也许是职业倦怠了,也许是没这种意识?为什么不为我们这些本来起
跑线就地的农村孩子们多想一点呢?替这些忙于生计的、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家长多承担一点教育责任呢?说句实在话不是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应该是说没有这份心。女儿上了三年幼儿园,晚上我没看过什么电视剧,每天晚上照顾女
儿的饮食外,最重要的一想就是陪女儿读故事,我读她听,早上醒来,先给她放上录音故事,再去做饭。这样一直坚持到上一年级下学期,她能自己拼读了,我才算是解放了。二年级六一文艺汇演,让她讲故事《包公审石头》,一千多字的故事,她讲得只字不拉,现在回想起来,这恐怕与她在长期的阅读中形成的理解能力、培养的语感有关系吧。侄女从辛兴转到城里去上学后,半年的时间转变很大,上二年级就能自觉地阅读课外读物。嫂子说,老师们都布置阅读任务。甚至具体到读哪一部作品,哪一篇。这说明了什么,即使没有家长的指导,只要老师们承担好家长的角色,孩子们照样可以阅读的有声有色。
是不是开好阅读课,默默地陪他们每周在阅览室里度过那40分钟就行了呢?看看雷夫的做法吧: 1.身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我们有责任,把好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孩子们,跟他们一起畅谈鉴赏作品内容。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聆听专业的声音说故事更容易让孩子为之着迷,不过切记按下播放键就自行休息了。有经验又负责的老师会知道怎么使用有声书,并会不是按暂停播放键,确认孩子们都了解某个重点,或是针对某个关键议题进行讨论。
3.阅读困难的学生。要经常解释教材,让他们跟上进度,帮助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线上。出色的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每个月写读后心得。
4.引导学生欣赏原著所改编成的电影或演出。引导学生去欣赏由他们讨论原著和改编后的作品对他们来说有何不同。
可能我们的阅读,读不到考试要测验的内容,也许有时提高不了我们的考试成绩。但我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并未列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上。阅读评估可以从标准化的测验分数开始,但我们最终必须用孩子们在发自内心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笑声和泪水可能不会列在阅读标准上,却应该成为老师们带领孩子阅读的标准。让我们的孩子终身阅读,为人生而读!
2014年4月15日下午3点随笔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7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