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财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欢迎阅读!

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重要意义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 , 也是对我们党执 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 发挥财政支农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支持农业和 农村的发展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 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财政支 农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促进新农村建设, 这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我们要始终不渝地把解决好 “三农” 作为财政工作的重 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财政;重要意义
目前, 中国正处于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职能, 加 快城乡的协调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经济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只有发展好农村, 建设好农民家园, 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 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 会发展成果。
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对于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来说, 国家财政所能提供的资金还是十分有限的。 这就要 求在财政支农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上,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的原则,既要按照“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又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特别是要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中心, 充分 体现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职能, 尽可能多地为农村居民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公共产品与 公共服务。
一、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资金投入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
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
署,合理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二、不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确保粮食安全和大宗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增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 长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也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综合进了粮食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 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而且还提高了
粮食优质化率和 良种覆盖率,提高了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和粮食单产水平,促进了优质粮食产业带的形成。
三、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 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也是 财政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
1. 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一项紧迫任务。针对中国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2008 年 的中央 “一号文件” 强调要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并明确了财政支持的重点。即重点 支持农村重大水利骨干工程建设, 支持农田水利、 防病改水工程, 不断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 加强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改水改厕及建沼工程,改善农 民生活条件。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所以必须加强财政 对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的人居环境。 一是要大力发 展农村公共交通。 要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性资金、 国债资金的投入力度, 继续加强农村公路 建设, 改善农村公共交通服务, 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和线路公交化改造, 推动城乡客运协调 发展。 二是增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 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增加农村沼气池 建设投入,组织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通过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同时, 支持有条件的农牧区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尽快解决农村生活燃料问题。
3.
加强农村公共文
加大粮食直补和生产资料
补贴的支持力度; 加大良种补贴力度, 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 性,促不仅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
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繁荣农村公共文化。 “乡风文明”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要求和体现, 而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创建文 明村镇离不开必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针对广大农村文化设施落后、 文化生活贫乏的实际 问题,公共财政要充分发挥其公共职能,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确实落实《 关 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大力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中心及村文化 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 、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 农民书屋工程,着力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通 过加强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 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创造良好的条件。
4. 环境治理:
加强农村村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态生态良好是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中国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农业环境污染现象也较严重,极 大地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针对当前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方面存 在的问题,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中国要加大财政投入, 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 的环境保护。 一是加强农村村容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彻底改变广大农村的脏、 乱、差局面,使新农村变成“道路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美好家园。二 是尽快完善农业环保法规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增加投入,依法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三 是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大力支持农村“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建立农村环 境长效管理机制。
四、加强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借鉴 国际经验, 从中国实际出发, 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 医疗卫生、农村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以及农村扶贫开发等方面。
1.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中国三农 问题的核心,而要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 必须 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
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
加大对农村基本医疗经费的投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 200
80 元中央财政对西
入,逐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医疗 保障水平。 2011 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元。其中,原有 120 元中央财政继续按照原有补助标准给予补助,新增
部地区补助 80%,对中部地区补助 60%,对东部地区(含京津沪)按一定比例补助。扩大 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 缓解农村居民重大疾病费用负担; 加快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 开展 “一卡通 ”试点工作;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平稳运行。
3.
加大财政支持力
度,逐步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这既是加强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更是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迫切需要。 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扩大覆盖面, 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 部纳入低保范围。 同时,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农村低保补助资金, 险制度,并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水平。
五、(一)加大农村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 也是提高农业 经济效益、 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针对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现 状,借鉴国际经验, 我们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科技的投入力度,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 和推广应用。一是按照发展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重点支持公益性 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基础性、 前沿性研究, 加
提高保障标准
和补助水平。 积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 养老保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t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