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觉性》,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觉性
学生在学校,不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实行水平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我们现行的教育思想却忽视了这个点,以至我们的学生仍旧是拼命读书,听从老师教诲,其他都不重要。所以,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听老师话;在家里,听父母话。不管什么事,只要老师说了才肯做,只有老师讲了才肯听,没有主动性,没有自觉性。很多学生在学校里常常犯错,违反纪律,还有些同学没有卫生习惯,随地乱扔垃圾,如此种种现象,每个学校都有。而只有当老师提出来了,批评了,教育了,他们才会意识到,才会改正。不过一转身,他们又会照旧。我们不能只怪学生,不能等到学生违反了,才去教育。但老师也不可能每天对着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或者采用惩罚的手段,毕竟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如何能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不需要老师教育,就能自律呢?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应该多采用鼓励、肯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水平。根据每个学龄阶段,小学生的特点, 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 一、低年级学生,通过各种竞赛,初步养成。
低段的学生,最缺乏自觉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没有意识。作业时常不做或忘记带回家;废纸到处乱扔,自己的课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上课讲了,下课就又在教室了跑了。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爱挑别人的毛病。我们正好能够利用这些让他形成自律。 你能够布置任务和要求。刚开始,要求不能过高,从浅入深,逐步提升。同时要让学生之间实行相互督促,既能够协助别人改正,也能够提醒自己。每次利用班会课,总结学生们一周来的表现情况,指出缺点,对表现好的同学实行表扬,同时分发小红星。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语,也不要吝啬小红星,只要有肯定之处,都能够得到,这样更能提升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中年级学生,利用天天行为规范,形成自律。
中段年级小学生逐步的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们的大脑里开始会比较,但出发点大多考虑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他们所想到的还比较片面,有时还不够成熟,自律水平还不够强。此时理应增强他们的行为规范。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利用班会课通过学生提议,老师完善。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教育管理更加轻松。
三、高年级学生,利用荣誉,增强自身使命感。
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此时,老师会发现他们越来越难管,也越来越难沟通。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学校的条条框框,习惯于老师的唠叨不休。对于行为习惯,他们很少违反,但也不会主动,看到不好的现象也常常事不管己,高高挂起。对于高段学生,一味说教不行,采用比赛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怎么办呢?要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学校的各项竞赛,积极争先,拿出榜
样作用。同时班级里展开“班级荣誉,我的责任”活动,以增强每个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同时把所有责任,让每个学生承担。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一切责任。班级得到了荣誉,也是你的荣誉。有了责任,才有动力,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养成自我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n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