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社会学》,欢迎阅读!

简要分析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08教育学 40815034 姚姣茹
【摘 要】本文首先对学校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简单的描述,然后分
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根据现象和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从而以求真正实现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关 键 词】 学校教育 公平公正 课堂教学 教师
教育公平最初是作为一种理想被提出的,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教育和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它主要有三方面内涵:教育起点上的公平,即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即以公平方式来对待每一个不同的人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上的公平,即教育效果的公平。其中,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是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是保证,教育目标上的公平是前二者的归宿。人类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教育的不公平始终存在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发展到对学校教育过程中公平的追求上来,教育公平的理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体现,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公平投入,教师的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尊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而且对学生的权利以及学生的心理、人格、学业成绩等产生重要影响。这里,我将对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作初步分析,并阐述一下我认为的相应的对策。
一、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指的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违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偏离教育促进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生活的教育目的,漠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独立人格,以非民主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与非重点班的划分造成的不公平。现在不管是在重点还是普通学校,也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变相的将学生、教师也进行了划分,这种划分使得二者在教学资源的配备上也有很大的差别,重点班级的教师、教学资源等的配备明显好于普通班。这种现象与基础教育的性质相悖,体现出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和谐,使同样的学生不能受到相同的教育。
2、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机会不公平。目前我国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因此,教师是班级活动的主导者,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上具有很强的主观选择性,老师通常会更多的关注那些学习好、乖巧、优秀的学生。比如会给这些同学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协助老师完成某些课堂活动等。对于那些差等生、不听话的学生,老师给予的关注是少之又少的。
3、教师编排座位造成的不公平。以前,对许多班主任来说编排座位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因为他们在思考怎样排座位才会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现在呢,有许多老师会说这很简单,就按成绩好坏排。这就出现了特权座位、角落座位等。成绩好的人本身就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他们又被排在前面,这样,那些本来
就不怎么受关注的学生就更加被遗忘在角落里,几乎被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
4、奖惩不当造成的不公平。合理的奖惩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当的奖惩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动机。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当表扬是针对某一行为结果,并且具体可信时,表扬就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激励因素。①当优等生与差生同时表现良好时,老师通常会对优等生的行为给予更多更具体的、真诚的表扬。对于差生,教师往往言不由衷,表扬所用的词语往往与声调、姿势以及其他一些非言语的表现不一致。当优等生与差生同时犯错误时,老师肯定会严重的批评差等生而维护优等生。老师的这种不公平做法会给学生造成难以治愈的心灵创伤。一位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肉体上的创伤有药可医,然而心灵的创伤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应该引起教师们的深刻反省和思考。
5、教学资源利用上的不公平。有些老师对那些学习好的、家庭经济好的等能给自己带来“回报”的学生会特别“大方”,将各种教学资源都用于那些学生身上,而对那些学习不好、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却是很“吝啬”的。
类似的不公平现象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列举了,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二、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社会系统中,不同层次对应拥有的社会资源的量是不等的,表现为人们在社会层次中的地位差别。同样的,在教育系统中也存在着这种层次差别,即教育成层。教育成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教育机会均等则是社会公平与教育理念对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要求。②然而现在的教育却违背了这一要求,其原因可能如下。
1、思想认识的狭窄性。长期以来,人们的公平观念薄弱,对教育公平性认识模糊。他们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入学机会的公平平等,认为每个学生只要有相同的入学机会便会受到同等的教育。这实际上是对教学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深入的认识,忽视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制约教育公平实现的一系列复杂的主观因素,由此导致了人们对课堂教学不公平的漠视。
2、社会教育评价体制的偏差。中国进行教育改革好多年了,素质教育也喊了很多年,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各方面人士注重的还是学生的成绩。评价一个学校的标准是该校的升学率,评价老师的标准是该老师所带学生的升级率,评价学生的标准时该生的成绩高低。总而言之,学生的成绩是评价一切的标准。所以,学校就办重点班,教师就关注有“前途”的学生。在这种评价体制下,以追求高升学率为教育目的,就难免会滋生教育不公平现象。
3、经济原因。经济是基础,在社会发展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归根到底是受经济的制约的。一个学校里难免会有贫富学生与有无权势学生之别,对那些可以给学校带来“好处”的人的子女,学校领导和教师都会特别关注。同时,有些学校有那种教师帮扶学生的制度,即一个老师负责几个学生的学习,这些学生的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该教师奖金问题,所以该教师就会更关注这些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
4、教师的个人修养与个人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受教育程度以及目前教师地位、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群体的素质差异悬殊,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难免会有部分教师采用陈旧的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待学生,约束或窒息了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成为妨碍教育公平的
教育心理学 : 理论与实践 / (美)罗伯特·斯莱文(Robert E. Slavin)著 ; 姚梅林等译 -- . -- 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P257. ②
胡春明《教育社会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P221.
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k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