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角度浅析英国波普艺术现象 刘永琴

2023-01-03 11:3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社会学角度浅析英国波普艺术现象 刘永琴》,欢迎阅读!
刘永,波普,英国,浅析,社会学
社会学角度浅析英国波普艺术现象 刘永琴

[ ] 波普艺术产生于50年代后期的英国。当时英国作为一个消费社会逐渐形成,波普艺术正是应运而生的一种通俗文化本文尝试分析波普艺术如何与它所存在的环境之间产生的互动关联。

[关键词] 波普艺术;消费社会;英国;五六十年代



在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艺术转变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中首当其冲的艺术现象是波普艺术波普艺术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描述性、生活化、具象及观念。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www.126lunwen.com 提供这些特征区别于现代主义艺术抽象的、艺术艺术的纯形式语言形态。

一、波普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波普艺术在英国出现于50年代中期,虽然之前波普艺术若干因素已经存在于一些前卫艺术流派中,但却是波普将这些因素发展至成熟,集大成而成为对现代主义的极度反拨。波普艺术对大众和庸俗文化的兴趣更是极其冷嘲热讽了现代主义艺术本质上的精英意识。在英国,对波普艺术最直接的孕育来自独立团体( independent group)独立小组是一群兴趣相投的艺术家在1952年自发组成的。这些艺术家年龄相近,具有相似社会生活经历和兴趣。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www.126lunwen.com 提供他们大多出生于20纪二三十年代之间,大部分都经历过二战, 50年代时都是30岁左右。这种从战争贫乏的生活过渡到50年代的富裕生活的强烈落差,使他们更能深切体会身边的社会变化。

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出于谋生或兴趣的原因,他们大多从事与商业有关的工作,广告影、电影等。这种浓厚的商业环境和切身体验使他们对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形成客观的看法和理解,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1956年独立小组解散时,年轻艺术家提出的艺术念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这些艺术家在社会中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考德尔、汉密尔顿等相继在美术馆举办个展。保罗茨任教于圣马丁艺术学院, 1956年赢得了科普利基金会奖章。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www.126lunwen.com 提供由独立小组为主组织的195689日至 99日在怀特查普艺术美术馆举行的这是明天展览, 成为这一年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比如展出的巨大的玛丽莲·梦露和机器人的图像,以及麦克黑尔从美国寄给汉密尔顿流音乐唱片等。这些作品之所以吸引观众,是因为它们敏锐地把握了 50年代社会文化的特点,让观众在艺术中感受到对于时代变化的共鸣。那么50年代的英国社会文化具有哪些特色, 生了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对艺术家产生影响的呢?

二、从社会学角度探析波普艺术现象 50年代英国社会商业繁荣,大众消费成为现实,这不仅有福利国家制度、充分就业等因素,也与固定和庞大的消费人群的支持分不开。战争和战后很长时间生活物资的严重匮乏是刺激消费的一个动力。战争的破坏使英国社会满目疮,直到50年代初社会才逐渐变得繁荣。英国人民经历了10年艰苦奋斗的重建工作,正如英国独立小组的评论家班汉姆所说:“我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克服恐慌和六年战争留下的贫困。 对我们来说,和平的果实必须是切实的,最好是可食用的。现在终于苦尽甘来,可以享受新生活了,这为消费和文化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社会现实也为这种消费欲望的实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50年代被描述为喷气机时代,清洁剂十年,第二次工业革命。④随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长,英国经济4%的年增长率提升。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www.126lunwen.com 提供由于工业技术的进步,生产了大量新颖而廉价的产品,导致了商品的快速消耗。1957年农生产值为战前的160%, 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社会财富的增加、工业技术的进步、生活的美满使保守党在1959年的竞选宣言中夸口说: 你从未生活得这样好过。同时,这也为政府实施全民性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前提基础,首先是福利制度地全面启动。

全民性的摇篮到坟墓社会保障制度,是二战后英国最大的社会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


证了整体的社会安定和人们生活的普遍富足。福利制度涉及的范围包罗万象。这样人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使社会贫富悬殊大为改观:全国三分之二的住户有了自己的房屋;一半以上的人家拥有了自己的汽车;至于各种高档家电也逐渐普及,英国呈现出一幅社会稳定、生活富裕的繁荣景象。这种繁荣的另一个动力来自于50年代的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带来个人消费能力的大大提高。政府在提高就业率方面功不可没, 1950年保守党的竞选口号是:“我们把维持充分就业目标作为保守党政府的第一个目标。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www.126lunwen.com 提供两党政府在凯恩斯有效需求论经济思想指导下,同时也是为了赢得更多的选民,而严格的控制失业率。

1948~1970 年平均失业人数从未超过3%,其中1955年达到最低的 1%在充分就业的同时,人们的薪水也普遍提高。在保守党统治的13年里,工人的实际工资增加了50%同时, 多新技术产品,如电视机、洗衣机、小汽车的实际价格却在下降。虽然过于充分就业导致了通货膨胀,使英国经济1955年就出现第一次走走停停的局面,但在50 年代,人们依然还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富裕的生活。大众娱乐、消费的时代已经来临。首先是各种传播媒介:视、电影、无线电、收音机、录音机、电唱机及其他播音器等的普及。报纸的星期日彩色副刊、大量来自美国的彩色杂志宣传着实用又花哨的商品、传奇而刺激的明星生活。 50年代初到60年代,电视机在英国家庭的占有从8%上升到75%广告引导了社会,尤其对青少年充满吸引力。1957年时,英国的青少年花了83000万英镑买时髦漂亮的花衬衫、迷你裙、唱片、乐器及晶体管收音机等。其次,日常生活用品也加速更新。家庭原本是,http://www.126lunwen.com 提供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以商品的方式大量进入家庭,实现了家庭的现代化。原有的清教徒价值观在社会的大多数阶层中瓦解:要花费而不要储蓄, 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规。人们大量购买花样繁多的现代化设备来装饰房间:电冰箱、真空吸尘器、小型动力机车、唱片、晶体管收音机。分期付款及后来从美国引入的信用卡,又减轻了节俭的义务。生活中有了中央供暖设备,住房内部更加温暖;随着冰箱的推广,饮食习惯的变革之大超过工业革命之后的任何时期,快餐食品大为普及。

1956 6月一名工会代表委员的秘书提到:“当我下班回家时, 我不用再听抱怨,因为我给妻子买了洗衣机、吸尘器和电动缝纫机,她天天下午可以坐着歇一歇。在这些消费商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来自美国的影响。当时,在英国形形色色的商品中,来自美国的汽车、娱乐杂志、好莱坞电影、广告和科幻小说等占了很大比重。美国是一些典型的现代商品的集散地,如汽车、加工食品和好莱坞电影。几乎所有的西欧国家都把美国的大众社会作为主要的参照物和未来的前景。这种入侵的来势之猛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当时任财政大臣的克里朴斯呼吁人们不要抽美国烟、少放映好莱坞电影等。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www.126lunwen.com 提供但效果却微乎其微,因为英国当时的国际处境决定了这种状况。

随着50年代大众消费和商业的繁荣,人们在购物和享受的过程中削弱了社会地位的差异,体现出大众文化平等、娱乐的特征。文化,大众文化也努力争取平等的地位, 社会意识形态上产生反精英文化的倾向。在大众文化逐渐占据主流趋势时,传统的精英文化开始被消解。批量生产和机器复制的文化产品,使人们的选择趋向多元,不再是从下到上、由低到高排列。电影、唱片、电视屏幕取代了书籍、绘画,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媒体。这种大批量生产技术一旦用于生产精确而又能够重复的文字图片音乐,其结果就是产生一大批用于消耗的文化产品。原创性不再是这些文化产品的最高要求。

流水线复制商品、艺术、照片,甚至生活方式,如室内装修、时装等。电影和电视使数亿人每天都把时间消耗在杂乱的蒙太奇画面和频道的转换上。人们的眼睛被同一形象或符号无数次的刺激,使得这一形象在人们脑中被迫加强。形象化和符号化的大众文化,不需解释,只能体验。大众文化并不是对某种思想、情感的深刻感悟,而仅仅是为形象而形象。其中体现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h5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