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药养生茶配方,以及饮用方法》,欢迎阅读!
中药茶的使用方法较多,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冲泡:冲服是将茶叶或配好的药茶放置在容器中,含有茶叶的药茶适宜用陶器或瓷器,既能保持药茶原有的色香味,又不烫手;如不含有茶叶则可选用保温杯,能保持水温,有利于药物的有效成分浸泡出来。用沸水冲泡后可加盖焖上一段时间,一般可冲泡2-3次,单方或只有2-3味者,用于发汗、解表散寒、止痛、止痢、明目等目的的药茶常用冲服法,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茶也可考虑采用冲服。
二、煎汁:将药茶中的诸味药物加水煎,取汤汁饮服。当药茶中含有较多药物,或者药叶中含有的药物需要煎煮一定时间后才能浸出有效成分时应当考虑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治疗慢性病的药茶多于煎汁后服用。
三、调服:调服的方法有二种,一是将茶叶或药茶中的诸味药物研末,再用其他药物煎汤调服;二是将不含茶的药物研末,再用茶汁调服。
四、和服:和服是在已经冲泡好或煎好的药茶汁中和入米醋或酒饮用,这种服用方法多用于祛寒、止痛,如治痢疾和心痛等。
五、含服:含服是将药茶汁先含在口腔内,然后慢慢咽下。这种服用方法适用于口腔疾病如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牙周炎等。
六、分服:将药茶汁分次饮服,例如分成上、下午2次服用。这种服用方法多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
七、顿服:将药茶汁一次饮完。
八、外敷:外敷包括擦、搽、贴、涂等方法,使用时先将茶叶或药茶方中诸味药物研末,用浓茶汁或甘草汤调和,外敷患处。这种使用药茶的方法多用于外科、皮肤科疾病,如湿疹、疮毒、溃疡等。
从茶疗的特性和功效来看,饮用中药茶没有太多的禁忌,它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无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均可服用。一年中四季气候的更迭会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活动,根据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的气候特征。适时选用茶疗有利于调节人体机能,协调脏腑功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随着医药卫生知识的日益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茶疗自我治疗已经渐渐成为可能,小病可用茶疗方剂对症自疗,大病可用茶疗辅助治疗。茶疗不仅可以治病,无病者还用来防病,年老体弱者可益智养生、延年增寿;年轻人可增加精力,健身防病;妇女常用则可补气生血,从而减少某些妇科病的发生并能润肤美容,青春焕发。要使中药茶发挥其应有功效,关键在于要做到合情合理地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和病情,再结合气候变化,正确地选用茶疗方剂。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养生保健茶配方:(均属固体冲剂饮料)
黄精(配料:黄精、麦芽糊精)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痨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禁服)
山药(配料:山药、麦芽糊精)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桑葚(配料:桑葚、麦芽糊精)
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野菊花(配料:野菊花、麦芽糊精)
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枸杞子(配料:枸杞子、麦芽糊精)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不适宜外感实热、脾虚泄泻者服用)
金银花(配料:金银花、麦芽糊精)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脾胃虚寒及疮疡属阴症者慎服)
甘草桔梗(配料:甘草、桔梗、麦芽糊精)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桑菊(配料:桑叶、菊花、白茅根、麦芽糊精)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来源:久源堂中药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b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