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2022-10-29 08:0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欢迎阅读!
学校教育,配合,家长,孩子,如何
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承当起教育责任,彼此之间很好地协调和衔接。对于家庭来说,要把学校教师的教育经历与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教育主要侧重于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而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进展塑造。有些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成功;而有些家长虽然学历很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并不成功。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的方法是否得法,而不是看教会孩子的多少文化知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家长的各种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尤为重要,下面就家长如何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安康成长、茁壮成才,提供一些做法,仅供家长参考。

一、家长要经常与学校、教师联系,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有效教育孩子。 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只要提供吃穿,其他事情就是学校的;或者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校学习差或表现不好,自己没有脸面到学校见教师,只有孩子争光了自己才有面子到学校见教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孩子有不好的表现或问题,我们理应该与学校加强配合与联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问题的根源所在,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有利于孩子承受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开展,使孩子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有意防止这种情况,就会害了孩子,给家庭教育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在孩子教育方面不能采用极端的方法或手段。

有些家长对有问题的孩子采取的教育措施无效时,就放口大骂或暴打,或放任不管,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你的教育方法不起作用时,那你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是强迫孩子认同你的观点或做法,或是以自己的利益出发点来教育的?对于这些孩子要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分析原因的根基所在,以关心和帮助孩子成长开展方面来着手,采取孩子易改易承受的方法来教育,必要时可以让别人替自己说话,做思想工作,扭转不利局面。

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好,学习好,获奖也多,没必要到学校去,或者认为我的孩子聪明,而不是教师教育的效果,这也是一种错误认识。往往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学习好而就把其他方面就无视了,比方承受挫折能力差,生活自主能力不强,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去做,常依附别人等。这类孩子的家长要与教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


的方方面面,让孩子全面开展,能独立生活,能自主处理日常事务,让他更能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

三、给孩子提供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时,要注意对孩子是否平安和有利。

有些家长害怕辛苦了孩子,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交通工具,比方自行车、摩托等,但你们考虑过没有,你给孩子提供的交通工具是专门为方便到校或回家,还为了显示自己的阔或威风而使用呢?也要考虑你的孩子的骑技如何,能否把车驾驭得住?在往返学校的路途中路况是否好,路上的车辆多否,能否保证平安?有些使用自行车或摩托车的学生,在课余带几个学生在公路上狂飙,把自己的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只图一时之快活。当不好的事发生了时,家长才懊悔莫及,因此提供交通工具时,要慎重。在我们学校是坚决反对学生骑摩托车和乘坐农用车的。

你的孩子有了 可以和家里随时取得联系,但有些孩子把手机不当作和家里沟通的工具,而是一个玩耍的工具,上课给别人发短信、听音乐、玩游戏,甚至上黄色网站浏览黄视频,或者是课堂上与QQ好友聊天,严重影响了学习,扭曲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畸形开展。手机已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祸患。建议家长给孩子提供手机时,要弄清学生要手机的目的是为了与家里取得联系,还为了娱乐,要在孩子每月话费上分辨真实情况。为了孩子安康成长和开展,家长要慎重对待孩子在学校使用手机。

四、在家庭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无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开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气氛,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防止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根底,但不要让孩子把自己骗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a7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