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其机制研究

2023-05-26 11:41: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其机制研究》,欢迎阅读!
间期,发生率,孕妇,机制,及其


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66月~20187月在我院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孕妇40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剩余40例则为非妊娠检查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女性检查结果中PR短期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出现短PR间期的女性有8例,在总选取孕妇中占据比例为20.00%对照组中出现短PR间期的女性1例,在总选取非妊娠检查者中占据比例为2.50%,观察组内出现短PR间期的女性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短PR间期的女性中晚孕期孕妇明显多于早孕期孕妇以及中孕期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出现短PR间期概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女性,随着孕期的增长短PR的发生率会明显提高,应当及早发现并落实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



标签: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发生机制

处于妊娠期的女性会出现心率较快以及代谢加快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孕妇的耗氧量也会明显增加,进而影响到自主神经功能,导致孕妇心电图呈现出不稳定状态,这种情况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应当得到重视,加强对孕妇短PR间期的研究,掌握其发生情况以及发生机制,从而全面预防短PR间期的出现,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1-2]本次抽取部分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与非妊娠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综合分析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出现的原因,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6月~20187月在我院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80例作研究对象,其中包含孕妇40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32.5±1.5)岁,早孕期孕妇有8例,中孕期孕妇有11例,晚孕期孕妇有21例;剩余40例则为非妊娠检查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2.3±1.8)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选取孕妇以及非妊娠女性均接受心电图检查,检查者均在平稳静卧状态下描记,由同一位医护人员使用心电图记录仪完成检查工作并记录检查结果,心电图记录仪的纸速调整为25 mm/s,增益调整为10 mm/mV。查阅我院内与研究取检查者相关的各方面资料记录其中出现短PR间期的患者数量以及出现短PR间期患者的孕期。



1.3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定标准






窦性心律,心律60100/minORS波群时限正常,PR间期小于0.12 s无预激波,排除交界性心率以及游走性心律引起的短PR间期。同时记录出现短PR间期的患者数量以及出现短PR间期患者的孕期,其中怀孕12周内为早孕期,怀孕12周以上、28周以下为中孕期;怀孕28周以后为晚孕期[3-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進行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2.1 两组检查者出现短PR间期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其中8例孕妇出现短PR间期,在总选取孕妇中占据比例为20.00%,对照组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其中1例非妊娠检查者出现短PR间期,在总选取非妊娠检查者中占据比例为2.50%研究结果显示孕妇出现短PR间期的概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37P=0.000



2.2 不同孕期孕妇出现短PR间期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包含早孕期孕妇8例,其中出现短PR间期的有1例,所占据比例12.50%;中孕期孕妇11例,其中出现短PR间期的有2例,所占据比例为18.18%晚孕期孕妇21例,其中出现短PR间期的有5例,所占据比例为23.81%晚孕期孕妇出现短PR间期的概率与早孕期以及中孕期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4P=0.038x2=3.843P=0.044,见表2



3

PR间期主要是指窦房结激动从心房经房室结下传心室的时间,心电图中主要是指从P波与QRS两起点之间的距离,正常情况下PR间期在>0.12 s<0.20 sPR间期主要是指PR间期位于0.12 s以下。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代谢速度较快,血容量以及耗氧量等升高,引起心率较快、交感张力增加等症状,导致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加快,进而引发短PR间期。本次研究选取部分孕妇以及非妊娠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出现短PR间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共同支配激动的传导,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进而导致房室结的激动传导速度较快,引起PR间期缩短。2)房室结发育不完整。房室结的功能完整性不足,导致激动在房室结内的延搁时间缩短,从而引发PR间期缩短。3)房室结双径路。房室结内存在双径路,在传导过程中激动沿着快径路传导时,其传导所需时间明显少于激动通过慢径路传导,进而引发PR间期缩短[5]4)房室结内存在快速传导的特殊路径。当大部分激动或




者全部激动均通过房室内快速传导的特殊路径进入心室内时,激动的传导时间将会缩短,最终导致短PR间期的出现,以上均属于出现短PR间期的原因,非妊娠检查者出现短PR间期的原因主要是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共同调节房室结激动传导,两者的调节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时,激动在房室结内的传导就会出现异常表现,最终形成短PR间期,妊娠是破坏这种平衡状态的主要原因,因此出现短PR间期的概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女性。研究中随着孕妇孕期的增加,短PR间期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孕期的加长,导致动态平衡的破坏情况加重,房室结内交感神经的张力进一步提高,更多的激动通过房室内快速传导的特殊路径完成传导工作PR间期进一步缩短,导致出现短PR间期的孕妇数量增多。



综上所述,PR间期在孕妇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在非妊娠女性中的发病率,且其发病率会随着孕期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应当得到重视,掌握短PR间期的发病机制,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减少短PR间期的出现,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帮助其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 杰, .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志,2016184103-105.



[2] 陈丽萍,刘林勇.孕妇短PR间期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25143-45.



[3] .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396-97.



[4] .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21784-1785.



[5] 蒙海秀,余芝娟,朱媛媛.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临床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5670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Z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