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核心理念之思考》,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核心理念之思考
作者:谢欣
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12期
【摘 要】老年社会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从老年群体的身心需求出发向案主提供服务。老年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在于关注老年人的价值需求,其核心包括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以及其生命价值。满足老年人的价值需求,提高其晚年的生活质量,是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同样,通过对老年群体价值需求的认知理解,也是开展老年人服务实务的前提。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核心理念;价值需求 一、老年社会工作服务
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老年学的相关知识,以老年人及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有尊严地、快乐地和有价值地度过晚年,让老年人更好的适应社会,增添福祉的活动。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推行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专业服务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巧,而且要对老年人的身心状况及其所面对的问题有较深的认识。因此,服务的关键在于识别出老年人的价值需求。在实务服务过程中,可以将老年人的价值取向大致分为三类,即老年人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生命价值。针对三类不同价值取向,在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根据其需求特点有目的的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满足老年人社会价值的服务被认为是创造服务,满足其自我价值的服务是维系服务,而满足其生命价值的服务就是领悟服务。创造、维系加领悟,帮助其自然实现社会角色的过渡,重新赋予控制自我的能力。 二、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理念 (一)关注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按照国际通识,将老年人定义为65周岁以上的人群,在我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即为老年人。从社会更新换代的角度来说,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各方面不同程度下降,必然无法与青年劳动力相比,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被需要的程度下降。因此,老年人从社会工作岗位退出,基本不再作为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当老年人失去原有社会角色,并不意味着也失去其社会价值。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把老年人当做被社会遗弃的角色,主要表现就在于忽视老年人想要创造社会价值的需要,只是一味地为老年人提供仅在衣食住行用上的服务,如果整个社会对老年人有歧视的认知,必然会对老年人的自我概念产生不良影响。不能够很好的帮助老年人实现社会角色的过渡,就无法从认知上帮助老年人识别社会角色,反而会导致老年人对生活的自怨自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对生活感到满意且适应社会。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期的到来,用新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家庭或职业角色,能够满足老年人社会价值,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小。同时,角色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连接的一种形式。一方面,个人通过扮演社会角色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回报;另一方面,社会通过赋予个人角色,使个人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地位、责任。对于处于老年阶段的个体来说此时社会角色发生的是一种丧失或中断。因此在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帮助老年群体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转变及其必然性,对这种不可逆或角色丧失的现状有所认知。另一方面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努力为老年人参与社会,通过活动获得新的角色,实现角色延续,帮助老年人满足自我创造的价值需求。
(二)关注老年人的自我价值
老年人自我价值分为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自我控制意味着拥有自决的权利,老年人能够凭借自我意志进行活动,而旁人无权干涉、控制其生活;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是老年人对自我的一种判断,能够从特定的环境中从事某种行为通过行动取得预期效果,是老年案主自己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在实务服务中,满足老年人自我价值,不仅需要老年案主对于自我能够产生合理的认知并接纳,正确识别自己的老年角色并接纳,通俗意义上来讲,即“服老”,能够对力所能及的活动自我控制。其次,在于服务人员能够尊重老年案主的自决权利,秉承“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老年社会工作不代表一手包办全部事务,老年人本身就有活动的主动权和控制权,释放自由权利不应该被限制。同时,老年案主是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因此在服务中,要帮助老年案主挖掘自身资源,进行自我掌控并实现其自我价值。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之间互动其实是一种相互交换的行为。在交换的过程中双方都考虑各自的利益,企图在交换的过程中选择和相互作用,当互动双方都达不到自我目的时,则社会互动自动趋于停止。那么,从社会交换理论中看老年人的处境就会发现,由于老年人普遍缺乏可供交换的资源,或者是大多数老年人掌握的资源比年轻人少,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的地位普遍较低,而只能扮演屈服顺从的角色,缺乏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的平等地位。因此,想要帮助老年群体在社会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独立性和活动性,就必须增加其权利资源。试图通过政策的完善,从制度层面帮助老年群体确定其自决权及自由权益,另一方面从社会服务原则的指导上,在服务人员的意识中灌输“自决”、“助人自助”等社会工作中的基本理念并督促践行,从而帮助老年人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关注老年人的生命价值
如果将人生阶段划分为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三个时期,那么老年案主已经处于人生最后一个阶段,因此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应该在帮助领悟其生命意义,利用生命回顾法以理性的态度审视过去经验,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回顾法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帮助服务对象对过去的消极事件重新认识。在回顾的过程中,协助老年案主解决过去的矛盾和冲突,而接纳自己及现存的生活并对过去的消极事件释怀,而非选择逃避。在服务过程中,应该加强鼓励和引导,鼓励老年服务对象以过来的人的眼光看待事件,引导其重新领悟事件带来的影响,提升生命境界。
2.宽恕自己或他人,修复破碎关系。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引导老年案主敞开心扉,在过去的人生经历中,与他人的分歧争斗在所难免,人情世故的矛盾繁多。一方面需要在社会工作者悉心教导下,打开老年案主与矛盾对象之间的心结,鼓励其重建破碎的关系。社会工作者是斡旋者、协调者的角色。另一方面,需要老年案主对过去既往不咎,案主自身在人生最后阶段能够学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过往矛盾。
3.引导遗憾回顾从而释怀。过去经历的事情无法弥补,但通过回顾可以实现精神层次的满足和舒张,而使时间变得多向性,从时间顺序来解释:在回顾遗憾事件时,老年案主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解释造成遗憾的原因,对未来而言,如果有机会或许能够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实现未完成事件,弥补遗憾。即使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无法完成时,在回顾过程中也能够弥补老年案主的心理空缺。
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生命回顾疗法往往与人生缅怀疗法交替使用。回顾往往关注生命中过去的正面和负面事件,主张通过积极的心态去评价生命,并以人生各个阶段作为基础去客观回顾生命。而缅怀的过程,是对过去事件整理和重新感受,是一个被动发生的过程。因此生命回顾强调人生的重新整合,而缅怀过程可能只是回顾疗法中的部分。 三、总结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目的在于如何帮助老年案主获得生命品质的提高和生命意义的升华。在服务的过程中,帮助老年人创造社会价值、维持自我价值和领悟生命价值,是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理念之核心也是社会工作实务中需要贯彻和践行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迪特里克.老年社会工作——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评估与干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朱眉华,文军.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王裔艳,赵环.香港护老者志愿服务研究[J].人口与发展.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T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