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母为孩子做个道德上的榜样》,欢迎阅读!
![榜样,道德,父母,孩子](/static/wddqxz/img/rand/big_118.jpg)
父母为孩子做个道德上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也会去效仿父母的做法。
有一个小孩子
犯了错误,被姥姥说
了几句,一着急张口就冲姥姥喊道:“别罗嗦了,老太婆!”妈妈在一边听到了,大吃一惊,生气地指责他“你怎么可以这么说姥姥?太没礼貌了!” 孩子不服气地说:“怎么没礼貌了?你不就是这么叫的吗?”
妈妈生气地说:“我什么时候管姥姥叫老太婆了?没有教养的人才那说话! 孩子大声地说:“对姥姥你当然不会这么叫了,可是你在家里就是这么称呼奶奶的!”
妈妈听了孩子的话,顿时哑口无言。
这位妈妈不但在处事上给孩子留下了一个负面的印象(对待奶奶和姥姥的态度上很不公平),更在道德上为孩子树立了一个非常差的榜样。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年龄小,就什么都不在乎。其实,孩子的观察是很仔细的,他们对父母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判断力。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榜样、楷模,父母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间的小事,对孩子心灵成长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正在学习做人,性格上具有好追求、易模仿等特点,父母日常的言行,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中施行教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影子。可以说,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每时每刻都在悄然地影响孩子;大人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事事处处都在点
点滴滴地塑造孩子的心灵。
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父母首先就要做好这个方面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也会去效仿父母的做法。当丈夫在家时,你却对打来电话的人说他不在,你就教会了孩子说谎;如果你在公共场所扔垃圾,那么你在无形之中就教会了孩子乱扔垃圾的习惯;如果你大喊大叫着别人的名字,那你也教会了孩子没有礼貌:如果你对孩子动怒,孩子就会对别人动怒;如果你对不小心得罪了你的某个人说了些脏话,你就等于在教孩子说脏话。
道德品质,即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便是他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对其人生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父母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孟母择邻”千古流传,就是一个极好的事例。 孟子少儿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仉氏很有见识,她很注重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一次,邻居家里宰猪,孟子听到猪叫声就问母亲说:“东家杀猪于什么?母亲笑眯眯地逗哄儿子说:“是为了让你吃猪肉呗!”随后,母亲马上意识到如此逗哄孩子等于自己对孩子说了谎话。为了培养孩子诚实不谎的好品德,首先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于是她便花钱向东家买了几斤猪肉,以证实自己说过的话是真实的。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她就是这样依靠正当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诱导,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说错误的果子是孩子结的,那么错误的种子就是父母种的。要想培养出一个心胸宽广仁爱有礼的好孩子,父母们一定要在这方面做出
鲁迅曾说过:“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为了孩子,每个父母有责任加快改造自己;为了孩子,每个父母有责任约束自己的言行;为了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责任于细微处做起,重视素质修养,提高行为品位。唯有父母对道德有鲜明的观念,对是非有清晰的界限,对善恶有明确的区分,并且在生活中做好孩子的楷模,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做个有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Q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