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案例分析
一、 案例呈现
孙某,初四(四)班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均不佳,在家父母溺爱,霸道、自以为是。
二、存在的问题:
孙某行为习惯差,自我控制能力不佳。表现为经常违反纪律,如上课时间与同学说话聊天,看课外书,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经常欺负弱小同学,爱讲哥们儿义气,干预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持逆反心理,多次反复教育效果不佳。
由于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态度不够自觉,所以学习成绩较差,并且有不断下滑的趋势,经常性的摆出一副“破罐子破摔”势头,全然不顾及自己的学习,不但自己的学习态度不佳,反而影响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
孙某在家极少跟父母沟通交流,父亲在外打工忙于挣钱,母亲对其又宠爱有加,导致该生唯我独尊,在家霸气十足,大大咧咧,在家基本以他的意志为中心,父母对其的教育完全失去了主动性,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让孩子牵着父母的鼻子走。在校成绩很差。对老师的关爱或者是教育置若罔闻,不接受批评,不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
三、案例分析
针对孙某的个性心理特点,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和同学的调查,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影响、个人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一)家庭因素
首先,孙某的家庭比较富有,父亲不大教育孩子,教育的责任主要落在母亲的头上,母亲的溺爱成就了孙某有恃无恐,为他独尊的嚣张的性格特点。
其次,由于有性格的铺路,所以该生的自制能力以及自力更生的能力较差,事事需要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加上他霸道的性格特点,所以造就了他一种心理的不平衡。
总之,家庭教育的缺失和过分的宠爱导致了孙某在性格方面一定的扭曲,这也是他作为问题学生出现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当今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介的不良信息传播也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的产生。学校的教育模式或者评价方式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是主要因素。
(三)个人因素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发生剧变的时期。他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在增强。但同时他们的心智又是不成熟的,在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问题的暴露也就很自然了。但归根到底,学生个人因素不是形成问题的关键,他们从根本上说只有先天气质性格上的差异,他们还需要从外界的熏陶、教育中获取自身成长的营养。他们中有的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理想追求;他们对学习缺少兴趣,了无上进心;他们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他们以自我为中
心,自私、任性又霸道;他们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等,这些个人因素均与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
总之,问题学生问题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社会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缺陷、学校教育的局限,加上孩子独特的个性气质都在对他们的成长发生着或小或大的影响,我们往往不知道孩子在成长的不同时段内,哪一个因素会起到更关键的作用,这也就增加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难度。
四、转化问题学生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首先,坐下来谈,而非站起来骂----允许你犯错,并且欣然地接纳他所犯的错误。
面对孙某这样的学生,我必须和他站在同一高度上。教育干脆,切中要害远比拐弯绕角更适合他。逼他改变,不如引导他主动承担,自愿改变。他表现的一方面是叛逆,一方面又不接受自己人生颓废。这点正是教育他的切入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一番谈话后,他表示接受与我的交谈,并把他所有的内心的想法都告诉我。
第二,关注学生动态,用心宠爱。
学生会在你的理解和帮助中变化成长。真正做到真诚的鼓励,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他的转变,及时鼓励他在学校的一言一行中哪怕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进步,并及时与父母进行沟通,让父母切实找准孩子平常的“闪光点”。
第三,持久的信任,耐心的等待
任何一个有不良品行的孩子,都不可能通过老师的一两次谈话,三五次的思想工作在三周两周内改掉的,有些可能要几个月,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所长进。所以我从不对他短期内出现的屡犯屡改,屡改屡犯的现象丧失信心,给他一定的时间,冷静耐心地与他一起分析原因,让他感觉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的成长和进步,老师会长期持久地支持信任他。
五、教育效果与反思
经过近两个多月的了解及教育,孙某有了一定的进步,对学习的积极性正在提高,而且还制定了中考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有了目标,成绩也在逐步提高。而且待人也开始变得比较随和,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与父母的沟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六、带给我的启示:
(一)问题学生也是学生,他们同样有受教育,被关爱的权利,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这种权利。只有我们心中有爱,才有拯救那些问题学生,帮助他们从问题中走出来。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问题,就否定他们的存在,或是忽视他们的存在。
(二)教育从了解开始。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其实“问题学生”并不像我们认为的有那么多问题。他们多数只是某一方面落后。
(三)自信,是问题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教师们面对的差生,往往差的不只是学业,还有行为习惯、技能技巧,所以他需要的帮助很多很多,我们根本就来不及也不可能一一弥补,只能给予他最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培养他的自尊自信。
(四)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是反反复复的。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O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