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市3—6岁儿童体质测定标准》,欢迎阅读!

为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学龄儿童体能素质,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及运动能力,以科学指导托幼儿园所卫生保健工作,我院于2005年在我区二级二类以上托幼园所根据《北京市3~6岁儿童体质测定标准》[1](以下简称《标准》)开展体质测试,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北京市丰台区33所二级二类以上幼儿园在园儿童,年龄为3~6岁,共9 784名儿童。 1.2 测试标准与测试项目
按《标准》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10m×2往返跑、速度/心率(15秒内)、立定跳远、垒球掷远、双脚持续跳远、走平衡木和圆周单脚持续跳跃共9项。为保证资料的统一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参加测试人员在进行体质测试前均接受统一培训。 1.3 方法
按照《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第二部分为评级标准。各部分的具体评定方法如下:评分标准:①身高、标准体重的评定方法,身高、标准体重是儿童体型匀称度的建议指标。体重正常为5分;重或偏轻为3分;肥胖或营养不良为1分。②各项指标评分的评定方法,采用5分制,既可作为儿童体质综合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又可作为儿童本身各指标的评价标准。5分为优秀,4分为良好,3分为及格,2分为中下,1分为差。评级标准:将每个受试儿童各项指标的测定数值,按各年龄组的评分标准,换算成分数并计算出各自的总分(包括身高、标准体重的得分)即:优秀级30分以上;良好级27~29分;及格级21~26分;不及格20分以下。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 2 结果
33所幼儿园应测试儿童9 913人,实测数为9 784人,测试率为98.70%。 2.1 受试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见表1。表1 身高、标准体重评级构成比(略)
2.2 身高别体重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体质测试总体评级比较
见表2。表2 身高别体重儿童体质测试总体评级比较(略)注:*表示与异常组比较,正常组优良率高,χ2=39.50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与异常组比较,身高别体重正常儿童不及格率较低,χ2=6.3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3~6岁儿童各年龄组体质测试评级结果
见表3。表3 3~6岁儿童各年龄组体质测试评级构成比(略)
总体受试儿童评级优秀率占59.12%,总体合格率为96.12%,不及格率为3.88%。从整体看,受试儿童优秀级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χ2=79.423,P<0.01),总体上,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各年龄组儿童体质测试综合评级不及格率最高为3岁组,但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下降态势,最低为6岁组(χ2=6.527,P<0.05),各组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4 儿童单项体质测试结果比较
见表4。表4 3~6岁儿童各项体质测试结果(略)
在儿童单项体质测试中10m×2往返跑、速度/心率(15秒内)评分优良率高于其他项目(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垒球掷远和圆周单脚持续跳跃两项目优良率最低,并且不及格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但是不能排除垒球掷远和圆周单脚持续跳跃两项与儿童的理解力和平时训练与否有很大关系,故不能完全依赖此结果来推断儿童的体质水平。 3 讨论
儿童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体格锻炼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本文通过体质测试获得个体儿童的生理功能与运动能力综合结果,对指导幼儿园开展体育锻炼,实施儿童保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区依照《标准》在二级二类以上幼儿园开展体质测试,对儿童保健尤其是集体儿童保健工作起到了正确、科学指导作用。
本次测试结果显示,我区测试儿童总数9 784人,身高、标准体重正常的儿童为7 490人,占测试儿童总数的76.55%;身高、标准体重异常的儿童有2 294人,占总测试人数的23.45%。结果表明,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儿童的体能素质较正常儿童有明显下降,总体评级优良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不及格率高于正常儿童。异常儿童在运动、协调平衡能力、力量等方面均表现出不足,这表明,儿童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到体质综合能力。这一结果与王晓华[2]、王燕[3]等研究结果一致。
王晓华等[2]2004年对北京市10所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体质测试,发现儿童体质测试总得分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即年龄越大体质测试的成绩越好。本次体质测试分析得到同样的结果,6岁组儿童体质测试优秀级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而3岁组儿童总体评级不及格比率高于4、5、6岁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出现该结果的原因主要有:①3岁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主要为自然的、无意识地进行各种活动,到了4、5岁则活动更为灵活,到了5~6岁,身体各部分比例逐渐向成人比例方向发展,已能灵活、协调地掌握基本动作[4]。②3岁组儿童大多属于新入园儿童,较胆怯,服从老师指令能力较差。并且,3岁组儿童新入园,从未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影响成绩。③低年龄组儿童训练时配合较差,而且在体质测试过程中发挥稳定性不好。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体能训练,将体质测试项目的各项内容融入到日常的户外活动中,这样可以真正促进儿童体格发育,也有助于儿童在体质测试过程中发挥较好的水平,使体质测试更好、更准确地反映儿童的体质状况。另一方面,也应做好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家园配合,鼓励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小年龄的儿童。
本次体质测试评分结果显示,我区儿童各项体质发展不平衡,须在某些方面加以锻炼。我区儿童以10m×2往返跑、速度/心率(15秒内)两项主要反映儿童的速度和心肺功能的测试项目优良率最高,表明我区儿童的心肺功能、灵敏性及速度能力较好。表现以运动能力方面的10m×2往返跑、双脚连续跳跃、走平衡木优良率明显高于立定跳远、垒球掷远、圆周单脚持续跳跃,表明测试儿童弹跳能力、速度反应、平衡协调能力的发展方面优于力量、耐力等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分析结果显示垒球掷远和圆周单脚持续跳跃两项目优良率最低,并且不及格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不能排除垒球掷远和圆周单脚持续跳跃两项与儿童的年龄因素、理解力和平时训练与否有很大关系,故不能完全依赖此结果来推断儿童的体质水平。
儿童体质测试的开展和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科学地指导今后的日常活动中的侧重方向,比如,可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制定我区今后一段时间里儿童保健的某些工作取向,要注重儿童的身体发育以提高其体能素质;要注意我区儿童各项体质测试的不平衡性,从而制定一些侧重于力量、耐力等方面的锻炼方案在托幼园所中实行。又如,还可根据儿童个体的差异制定侧重于垒球掷远、圆周单脚持续跳跃的训练方案,或将各项测试转化为形式多样的游戏融入到日常活动中进行,以加强儿童的肌肉、肌力、骨骼、神经系统协调的各方面能力。总之,通过各种形式身体运动和体质测试,儿童与场地、环境等发生相互作用,感受刺激,促进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等发展,为身体发育、心理、智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使儿童身心能够全面地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M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