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2022-12-25 10:1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欢迎阅读!
学前,课程,儿童,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参考学时:72

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与教育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它涉及面广,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因此具有多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边缘学科性质的主干课程。本课程学习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生物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它不仅注重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育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2课程任务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安全、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保育观,科学地开展保育、教育工作通过《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幼儿教育活动卫生以及物质环境卫生、幼儿的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在内容上力求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理论知识的选择以阐述基本问题为主,以够用、实用为度,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根据托幼机构的实际需要,做到内容全面,要求明确,指导具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在结构的设置上更有利于教和学,每章开头设有本章导读共同讨论,既概学习要点,又便于学生




和老师展开互动并积极思考;每章附有思考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实践分析并掌握。课程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指导,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从事学前教育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每章中穿插有相关链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使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

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质: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理解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

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L1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