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刍议家庭教育中的六个“着力点”》,欢迎阅读!
刍议家庭教育中的六个“着力点”
作者:徐斌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9年第10期
江西省都昌县苏山中小 徐斌
摘要: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教育孩子是每位父母的必经之路,也是很多家长最为苦恼的事。那么如何进行育儿教子呢?本文通过揭示家庭教育六个关键的“着力点”,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进而实现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育儿家庭教育着力点
如何教育孩子,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曾提出的家长层次论有五层。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问。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我们问问自己:我们的家长职务现在走到哪个层次?
可能有人有同感,现在说不过孩子,发脾气也没有用,管也没用,但是不管过去管不管,现在都要介入。因为你是孩子的家长,终身不能辞职不能退休的职务,18岁以前你不管,18岁以后还是来找你麻烦。那么如何进行育儿教子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六个关键的“着力点”。
一、条件再苦,也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
好孩子是在良好环境中熏陶出来的。首先我们可以让家居保持整齐清洁,美观大方,还可引导孩子为了美化家庭环境做一些家务。如:把椅子摆整齐,把桌子抹干净,把玩过的玩具和看过的图书放回原处,把叠好的衣服放回衣柜,给花浇水。这些都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让他在美的环境中热爱学习。
其次有条件的家庭最好给孩子创设一个属于孩子的“小天地”,让孩子放置图书、玩具及属于自己的东西,让孩子在小天地里自由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爱惜物品、整齐清洁、做事有条理等好习惯。
当然我们更要创设和谐的家庭生活气氛,家庭成员之间要做到亲密和睦、尊老爱幼、互相关心,特别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父母是孩子的大树,是孩子的靠山,没有父母就没有家,更谈不上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的爱情指数只有父母自己知道,但是孩子来到世间就要对孩子负责,父母的关系恩爱最好,至少要相对稳定,给孩子一个温暖、稳定的家。使孩子在家庭巾无心理压力,感受家庭的温馨和爱意,在和谐、宽松、愉快、有序的氛围中成长。
二、工作再忙,也要创造条件陪伴孩子
好孩子是陪出来的。现在有许多孩子沉迷手机网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我们做父母的缺少陪伴。最简单的陪伴如跟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亲子关系。孩子小的时候喜欢跟家长逛商店,家长也可乘机介绍商品知识,灌输勤俭持家的道理。孩子长大一点了,可以为家、为自己购物,家长陪着当参谋,这都是教育的好机会。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游玩。大白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蝉鸣,秋季的落叶,寒冬的白雪,对孩子都会有无穷的吸引力。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色会带给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
唤回家长对童年趣事的回忆。共同的心境和语言,使长幼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内容都可以在此时此刻进行。
如果我们经济条件还行的话,可以陪孩子一起去参观游览。假期若能带孩子到外地旅游,孩子是最开心的。那些名胜古迹和各种展览都值得去看一看。让孩子学会了解世界,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放大自己的人生格局。
平时,如果孩子的暂时发展状况没有我们期待的好,我们更要多陪伴他,多正面鼓励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他的失望。
三、爱子再切,也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家长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在家长所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爱下,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巾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妈妈一次没给零用钱就大发脾气,有好吃的一个人独享,一下没满足要求就离家出走……种种冷漠让人心寒。
冷漠心态是人际交往的障碍。当孩子过于冷漠,就会缺乏起码的同情心,他还会嘲笑残疾人,骂乞丐,刻薄地伤害同学、朋友,甚至至爱的双亲。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义怎能在这个世界上快乐生活?
注重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尽管我们再疼爰孩子,但是如果有好吃好玩的一定要教会他学会与家人分享、培养孝心,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中体会所有的收获都要靠劳动得来,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要教会孩子感恩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付出。
四、孩子再差,也要学会注重批评的艺术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犯错后,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批评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点错,就全盘否定孩子;批评今天犯的错,还带着以前的错;一分的错,总是当十分的错来批评,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孩子若在缺乏安全感、谩骂、打击的环境中长大,必会引发孤独、偏激等许多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成人的心理问题都可从他的儿童生活中找到原因。
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没有不足,而且不足表现在多方面。有问题,要抓住重点,集巾时间,针对问题谈。与孩子谈话不要奢望面面俱到,全面开花,集中性的针对一两个问题突破就足够。其他问题时机不成熟则不谈。谈得多,面拉得宽泛反而效果不好。要就事论事,孩子最忌提陈年老帐,与其他孩子攀比,主观臆断。
在批评方式上应是先肯定对的,再指出错的;先表扬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评,再批评孩子。曾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上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找到她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她回来对孩子说老师今天表扬了你,如果你再能在座位上多呆几分钟那就更棒。上小学开家长会,老师说你儿子成绩跟不上,她对孩子说你老师夸你很聪明,若是把字写好点那更好。上初中后开家长会,老师找到她说你儿子学习开小差,她却对孩子说你老师说你如果做数学时要是更仔细点成绩会更好。上高中开家长会,老师这次没点名批评,她事后找到老师问孩子表现,老师说考重点学校很难,回来后她对儿子说你老师说你如果再努力一点就可以上重点大学。一个多动症的孩子就这样在妈妈的赏识鼓励下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
五、文化再低,也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孩子是帮出来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许有的家长说我没读多少书,没法指导他。其实对孩子的辅导,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也就是说,孩子若能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将使他一生受益无穷。
做父母的特别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习惯,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和乐观自信的精神。这些比你辅导课本知识更重要、更实用。
当然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家长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这就要家长的配合,你不能自己在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去背课文,自己粗话连篇却要孩子讲礼貌,自己整天玩手机却要孩子不要打游戏。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需要生活态度积极、热爱工作、喜欢学习新知识等等。如果自己成天牢骚满腹、东蹓西逛,指望孩子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教导是没有说服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前不久贫困学子庞众望考入清华大学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事实上他父母都是文盲,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母亲坐轮椅,自己小时候还得过心脏病。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这要感谢他的母亲,是母亲教会了他坚强自信,教会了他永不放弃,教会了他热爱生活,所以才有了今天。
六、老师再错,也不要当着孩子面指责
好孩子是育出来的。曾经有一位老师,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因为他对自己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要求严了点,却没有料到其父母领着孩子大闹学校。从刚开始的指责发展到了谩骂。从此,这个孩子跟着他的父母一起已经不把老师们放在眼中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孩子还愿意学习吗?家长或许短时间内替孩子出了气,感觉保护了自己的孩子,但最终收获的将是孩子一生的遗憾。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因为喜欢老师,就信任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主动去学习,这是孩子的天性。当然,如果学校或老师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家长可以单独同老师沟通交流,和老师共同想办法把孩子教育成人。
人到中年,事业要,家庭也得要!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不管我们在外面如何轰轰烈烈,最终还要回归家庭。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关注他的成长,同样是在为社会汇集正能量。家长培养孩子除了以上谈到的六个“着力点”,主要还是两个字:坚持。坚持在平常中,坚持在每个环节,时时刻刻在坚持。家庭教育的大道理大家都懂,网上、微信上到处转,关键是哪位家长能坚持!可以说为人父母,就是一场永不停歇的修行。育儿实难,但请你足够努力!
(责任编辑:蓝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H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