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2022-08-15 04:09:5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欢迎阅读!
课外,指导,学生,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杜甫也曾提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著名作家余秋雨也说过:“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活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呈现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些无不说明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新课程标准》规定:课外阅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并对各年级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数量要求。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说:“少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学习过程中非常的重要。

课外阅读可以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需求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阅读兴趣,才会主动博览群书,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发挥语文教师的个人影响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教育学生。小学生由于接触面的局限性,和心理上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了他们最可信的榜样。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上,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的影响力,时刻表现出自己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

还可以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乐不释手。另一方面可以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性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扩大视野。

2.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



1


造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橱窗、晨会、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进行灌输,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3.组织活动,保持兴趣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兴趣的转移很快。要让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长久的乐趣,就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可评选“读书积极分子”“朗读高手”;可颁发“课外阅读奖章”等称号;可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始终是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课外读物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一般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渴望神秘,冒险,刺激,对充满童趣的故事感兴趣。所以,在推荐课外读物时,就应该抓住这些,促成有效推荐,摒弃教师的阅读偏好,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2、尊重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和互动。虽然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对课外读物的解读可能会有些差异,但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忽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面对这种差异,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和明确的态度,允许这种解读差异的存在,并且给予尊重和支持。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学生才会有阅读的欲望。

三、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的那样:“没有适当的方法,即使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盲人一样摸索。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



2


有重点地选择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圈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摘抄与随感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反复吟唱,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情况和心得,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10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不仅让学生开阔视野,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自觉课外阅读的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终生收益。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教师应重视家校联系,构建校内校外沟通、结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开放校园图书馆,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建议家长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当学生有时间时,随时可以拿到一张报、一本书来读,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阅读便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总而言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同时,我会不断的探索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7N.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