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网络环境下的古诗诵读

2023-03-06 08:0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幼儿园网络环境下的古诗诵读》,欢迎阅读!
诵读,古诗,幼儿园,环境,网络
浅谈幼儿网络环境下的古诗诵读

摘要:幼儿园提倡古诗诵读,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让幼儿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同时对幼儿人格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教学中,幼儿经常机械记忆,事实上,幼儿对于古诗的内容却一窍不通,究竟诗中说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他们是完全不明白的。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探索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在意境中欣赏,在快乐中吟诵。笔者以《登鹳雀楼》为例,合理利网络环境,引导幼儿感知、欣赏、表达古诗中的意境。关键词:古诗 网络教学 情境创设

一、创设情境,初读古诗,感知美

古诗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画面美。许多人把诗与画相提并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所以,熟读古诗感知美是欣赏古诗的第一步。但是,由于古诗的美是借助语言文字间接表现,而不是像美术、音乐、戏剧、电影那样通过具体的色彩、声音、形体来直接表现的,幼儿要凭借他们浅显的生活经验,借助语言符号把作品中的形象具体化是比较困难的。应用多媒体网络,通过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手段,为幼儿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可使他们对所学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整体感知。

如诵读《登鹳雀楼》,我们首先用大屏出示一幅美丽的图画,画面中夕阳靠着群山慢慢地往下落,黄河水波涛滚滚向着大海流去,黄河边上古朴典雅的鹳雀楼拔地而起。孩子们一边看画面,一边听配乐朗读,约动诵读古诗的兴趣,孩子们听读、跟读、自由读,兴趣盎然。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我们鼓励孩子猜猜诗句的意思,读出对诗句不同的理解。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领悟意境之美是古诗欣赏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引导孩子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蕴涵着强烈的感情,教师必须引导孩子“披文入情”,才能使孩子领悟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准确领悟意境美的前提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品味领悟诗意。


《登鹳雀楼》这首诗从表面上看,貌似平常,浅显易懂,仔细品味,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诗中前两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诗人所见,后两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诗人所想。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诗句的意思, 我们让孩子看从网上下载的动画,孩子们一边看画面,一边读诗句,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孩子很快用动作加语言表达出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有的孩子说,看了动画,我知道诗中的“依”是“靠”的意思;有的孩子说,我喜欢这个“依”字,因为太阳靠着高山就像一对好朋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比较难理解,教学活动前我们带着孩子们登高远眺,并用摄像机拍摄相关画面,教学活动中播放录像片断,孩子们很快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在诵读感知古诗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给诗句配画,或加上动作边吟诵边表演。孩子们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较快地进入了诗境。

三、烘托意境,吟唱古诗,表达美

教师利用网络将画面、文字音乐有机组合,整体呈现的功能,选用古典乐曲为古诗配乐,教师头戴唐朝官帽,手拿古扇,和着乐曲的节奏吟诵古诗,孩子陶醉音乐渲染烘托的氛围之中,个个跃跃欲试,吟诵声此起彼伏。孩子尽情地将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融入反复吟唱之中,与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从而汲取了古诗的精髓,领略了其深刻的底蕴, 整个课堂成了一个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的舞台。

幼儿阶段,古诗词的教学贵在精而不在多,每一首古诗我们不应该以能否背得出作为依据,而应该要求幼儿从中受到教育,得到自身在语言和审美等方面的提高。作为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古诗词更应该深刻、完整地去理解, 去感受,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同化幼儿。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和孩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网络环境下的古诗诵读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让我们用大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来共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6Q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