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理疗介绍》,欢迎阅读!

中医理疗介绍
中医理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络理论为指导的外治法。主要通过刺激人体一定的 部位 (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它 有一套完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疗法、放血疗法、推拿按摩疗法、膏贴疗法、药蒸 疗法、药酒疗法、刮痧疗法、火罐疗法、健身气功疗法等。
本文介绍常用且容易掌握的理疗方法:灸法、拔罐疗法与刮痧疗法。
一、灸法 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在体表的穴位上熏灼或温熨,借灸火的热 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施灸的材料 一般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灸法的种类很多,这里主 要介绍间接灸、悬灸和三伏灸。
1、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即将艾绒捏,紧成圆锥形艾炷, 在艾炷与皮肤之间 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如隔姜灸,用新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 2〜3cm,厚约0.2「
0.3cm 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艾炷 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此法适用于一虚寒病症,对呕吐、腹痛、泄泻、不孕、风寒 湿痹等疗效较好。所隔的物品除生姜,还可用大蒜、纯净干燥的食盐、附子片等。施灸时应 防止局部烫伤。
2、 悬灸
悬灸即用艾条, 将其一端点燃, 与穴位或患处保持一定的距离施灸的一种
2〜3cm 处进行熏烤,局
方法。如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约 在一定的距离
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 一上一下施灸。 回旋灸则是在施灸时, 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 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左右移动或回旋施灸。
3、 三伏灸
三伏天是夏至之后第三、第四庚日, 立秋后第一庚日。中医认为利用三
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皮肤红晕为宜。 雀啄灸即在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 不固定
伏天发热气候, 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敷贴以辛温、 走窜、 通经的药物, 利用药物对阳气的疏 通,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得以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从而增加身体抗病能力,预 防旧病复发。 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常用的三伏灸药物有白芥子、 肉桂、细辛、甘遂、生姜汁等, 将其制成约1.2 X 1.2 X 0.5cm饼状,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
2〜5小时。该科已开展此项目
多年,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施灸时应注意几点: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用 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 ;空腹、过饱、过度疲劳不应施灸 ;体弱患者施灸量不可过大,时 间不可过长,刺激量不可过大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施灸时应防止局部烫伤。
二、拔罐疗法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适 用于风湿痹痛、 各种神经麻痹, 以及一些急慢性痛症。拔罐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玻璃罐闪 火法。即用镊子夹 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
的部位上。临床常用的拔罐法有以下几种:
1、 留罐 拔罐后将罐吸拔留置于施治部位 10-15 分钟,然后将罐取下,此法较常用。 2、 走罐 又称推罐。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 肌肉较为丰厚的地方, 如腰背部、 大腿部等。 应选用口径较大、 罐口平滑的罐, 最好用玻璃罐, 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上一些凡士林 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至所拔皮肤潮红、充血甚或 瘀血时,将罐拔起。
3、 闪罐 此法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取下, 取下再拔, 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起罐时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 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 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如罐吸附过强时,不可硬行提拨。拔火罐时应注 意勿灼伤皮肤,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和大血管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患者和孕妇的腹部、腰 骶部亦不宜拔罐。
三、刮痧疗法 刮痧是指用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反复刮拭,使皮肤出现片状或点状 淤血的刺激反
1〜3 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扣在应拔
应 (即痧痕 ),以达到疏通经络、 活血化淤之目的。 适用于肠胃病、 感冒、 发烧、 中暑、头痛、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并可用于保健。 临床常用的刮痧工具为水牛角刮痧板, 具有发散行气, 活血和润养作用。 所用润滑剂为植物 油类、酒类和水。刮痧的基本方法:
1、拿刮板法: 用手掌握着刮板, 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 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 手掌。 2、刮试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试,胸部从内向外刮试,呈单一 方向。 3、补刮泻刮:一般来讲,顺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即为补刮 试即为泻刮。
4、 刮痧时间:用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刮痧,每个部位一般要刮 法每个部位刮试时间为 5〜10分钟,刮痧无严格的
时间限制, 以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 但不应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 以自我感觉舒服为 原则。
5、 刮痧部位:多选用脊背、颈部、胸腹、肘窝、腘窝。
刮痧疗法对于大多数人都 是
适用的。 但应注意: 孕妇的腹部、 腰骶部, 妇女的乳头禁刮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等需慎刮 ; 皮肤高度过敏, 局部有感染、 溃疡或有肿瘤禁刮 ;久病年老、极度虚弱、 消瘦者需慎刮 ;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禁刮。
四、
牵引疗法 机械牵引是临床经常用于颈椎、腰椎牵引的治疗方法,但也有部分病 例需
要特殊的牵引装置。我科牵引装置为进口设备,分为颈椎、腰椎牵引。
1 、颈椎牵引疗法 适用于颈部肌肉痉挛、 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颈椎间盘病变、颈椎 间盘膨出、颈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等。
2、腰椎机械牵引疗法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疾患、腰椎关节功 能障碍或退行性骨关节炎、腰部肌肉痉挛等。
五、 等中医
传统手法进行针灸治疗
六、
推拿
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
受伤的部位、 不适的所在、特定的
治疗。推拿又有“按跷” 、“跷引”、“案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 疗法。 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 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七、
熏 洗 疗 法 熏洗疗法是指将药物煎汤,趁热熏洗患处的方法。此法具有疏通腠理,
疏畅气血,清热,解 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故多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痛、阴阳带 下、肛门疾病等。
八、 称“穴位
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作用: 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 1 )运动系统疾病: 痹证(肩周炎、 风湿性关节炎) 、腰腿痛(腰肌劳损、 骨质增生、 椎间盘突出) 、扭伤等。
(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 神经痛、癫狂痫证等。
(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 (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
、腹泻、痢疾等。 、哮喘、肺痨等。
1、疏通经络。 水针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疗法之一。即水针疗法。 “水针”又
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 到疏通经
各种针疗法 应用电针、梅花针、头皮针、火针、耳针、小针刀和艾灸
3〜5分钟;用补刮 手
;逆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
( 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 、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高血压等。
(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胆石证、胆道感 染)、淋证(尿路结石) 、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4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