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推进策略》,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推进策略
摘要:3到6岁是儿童成长,以及影响一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成长阶段孩子得到的“爱的教育”将成为供应他们一生之久的营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促使教育理念朝着更有益于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尤其是80后、90后的家长越发认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一重要的教育理念,从教育的陪伴意愿度来看,当下的幼儿家长具有更积极主动的陪伴意愿。家长们积极的教育意愿奠定了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推进策略
从当下家园共育中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前的配合度来看,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从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期望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通过有效的策略推动家园共育得到整体性的优化。 一、在家园共育中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
从当下幼儿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来看,影响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在于随着当今幼儿家长育儿理念越来越丰富,反而对幼儿园教育的信赖度越来越低。且在媒体对幼儿园安全事故报道的舆论发酵中,一些家长对孩子幼儿阶段的教育充满了担忧。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家园共育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幼儿家庭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问题。
而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能有效地发挥建立与联结幼儿家庭与幼儿园信任关系的作用。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来体现。 (一)打造便于家长获悉幼儿在园情况的信息互动平台
当今普遍的幼儿家长在幼儿教育阶段最关注的问题是幼儿在园的安全问题,具体包括:幼儿人身安全、幼儿游戏安全、幼儿在园食品安全、幼儿在园公共卫生安全、幼儿在园设施安全等。且从幼儿家长的立场来看,他们更加期望了解孩子实时的、新鲜的在园学习与活动状态。为了能够解决以上提到的教育担忧,幼儿园可以通过打造全方位的教学管理监控信息系统,以确保幼儿的在园安全。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基础的幼儿班级家长沟通微信群、QQ群等按照管理计划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学习、活动情况。通过积极主动的教学管理沟通,消除幼儿家长的忧虑。抑或打造便于家长从线上端口进入查看的教育管理系统,让家长清楚地知晓幼儿在园的学习、活动、饮食、午睡状况,让家长能够产生对幼儿园的信赖感。
基于该平台,还需要具备家长主动互动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有效地推动家园共育,实现客观的家园双向互动评价。例如,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陪同幼儿在家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这一项任务可能是手工作业,可能是口头表达训练,也可能是对某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当幼儿在家执行学习任务时,由家长将幼儿的任务成果以图片或者是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平台,实现幼儿学习成果的共享。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地了解与评价幼儿的在家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幼儿所在班级孩子与家长的共同进步。家长们则通过信息共享可以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水平,进而明确需要帮助孩子加强能力提升的学习方向,或者是发现孩子可挖掘的学习天赋。
(二)家园共享多媒体教育资源
许多幼儿园都具备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借此提升幼儿教学的趣味性,且实现通过调动幼儿的多元感官加强学习记忆的目的。而对于幼儿而言,3~6岁的
学习阶段需要依靠重复地聆听、观看、观察、模仿才能达到良好学习训练效果的阶段,因此,若实现家园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共享,便能够帮助家长高效地实现在家教育时对孩子的学习内容准确性进行指导,从而提升整体幼儿教育成效。
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资源共享,则可以提升幼儿园、家长的资源管理效率,为家长的资源获取需求提供极大的便利。并且,当教育资源实现平台化、信息化管理后,可以帮助那些因病暂时未到园参与集体学习的幼儿可以借助资源共享,体验或跟进幼儿园的学习内容。
二、推动以爱为基础的幼儿园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依旧是从建立教育信任关系这一目标出发,幼儿园首先需要做好以爱为基础的幼儿园文化建设,让幼儿园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由内而外的热爱与敬畏,享受职业荣誉感。让幼儿园的管理文化充满爱,从而才能让教师将教育之爱无私地分享与传递给家庭和幼儿。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当教师带着爱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便能消除很多家园教育隔阂。教师也能够将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分享给家长们,让家长们能感受到教师的教育真诚,从而提升家园共育的协作与配合度,共同为幼儿营造健康的家园成长环境。 三、创设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新角色
我国自古便有良好的尊师重教的传统,《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可见古时教师地位之高。而当今社会对幼儿教育行业的定位是教育服务行业,对教师的定位是教育服务工作者,从职业定位上来看,教师的职业地位在时代发展环境下受到贬低。这样的职业尊严“贬低”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产生教育不信任的裂痕。回归到家园共育教育信任这个问题上,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需要主导创设全新的教育关系与教育角色,通过实现关系与角色的转变,推动梗阻在家园共育中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幼儿园将教育服务职能转变为教育引导与推动职能上。通过输出有价值的,超越家庭教育认知的先进理念,成为掌握幼儿教育主导权的一方。通过打造扎实的幼儿教育基础课程与活动,以卓越的教育质量获得家长的信赖。
其次,教师需要将教育服务角色转变为幼儿教育专家的角色。除了提供本职的幼儿教育外,积极地向幼儿家庭提供幼儿教育指导方案,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性,联合幼儿家庭共同实施“因材施教”的家园共育方案。让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信服。
最后,通过设计幼儿园开放日,幼儿园家长管理委员会,助教妈妈等教学管理制度,直接让一些幼儿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引发幼儿家长在教育问题上的换位思考;另一方面以教育开放度、透明度消除幼儿家长的疑惑。促进家园共育水平大幅提升。
结束语:家园共育工作室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需要通过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打造以爱为基础的教学管理文化建设,以及转变教育的职能与角色来推动发展高质量的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谢霞.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7):187.
[2]姚萌,毕圣男.微信公众平台在幼儿园家园共育中的应用策略[J].科教文汇,2020,(12):156-157.
[3]王蓉.家园共育:亲子活动的情境创设[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5):185-18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1O.html